中国医药业纵向一体化的原因和实证分析

来源 :上海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xicoco6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医药业存在纵向一体化的趋势,表现为医药制造业企业自营批发或零售;医药批发业企业自营零售或自行生产;医药零售业企业自营批发或自行生产;医药制造业等企业与医药科技产业或药品原料产业之间的纵向结合。 研究纵向一体化的权威学者威廉姆森指出,作为范围经济的医药业一般不发生纵向一体化。发达国家的医药业证明了这一点。中国医药业“反常”地出现纵向一体化,是因为中国医药业的“医药合一”的体制和这个体制影响下市场(组织和机制)的不完善。 中国医药业市场的不完善可表现为外部性、垄断性、资产专用性、信息不对称性和低市场诚信度等5个因素,这些因素增加了医药业市场的交易成本和不利于医药业范围经济的实现,这就推动了市场交易的替代物——纵向一体化的出现。把医药业的纵向一体化与外部性等5个因素联系起来,就找到一个可解释中国医药业纵向一体化的模型。 据威廉姆森和波特等的理论,纵向一体化的作用是把外部市场交易内部化,改善外部性、垄断性、资产专用性、信息不对称性、市场诚信度和由此降低交易成本。中国医药业纵向一体化的作用具体表现在:(1)增强医药企业对外部性成本或效益的控制;(2)增强医药企业的垄断性竞争优势;(3)降低医药企业资产专用性的风险和成本;(4)降低医药业信息不对称性造成的风险和成本;(5)降低医药业低市场诚信度造成的风险和成本。中国医药业纵向一体化的这些作用就是它能够在市场不完善条件下部分地替代市场交易的具体原因。 中国医药业纵向一体化的作用,可以用部分医药业上市公司的数据和无锡市两家医药企业的实例加以实证。
其他文献
区域产业的发展状况可以从宏观的产业结构、中观的产业联系与微观的产业组织三个方面予以考察。本文重点以宏观产业结构与微观产业组织理论为基础,以实证分析为主,从宏观与微观
在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的关系问题上,库兹涅茨的“倒U假说”一直被人关注。本文通过对拉美与东亚在经济增长过程中收入分配变化的长期趋势的考察,发现“倒U假说”并非“放之四海
通道费作为供应商与零售商之间争论的焦点之一,近年来一直受到各方关注,工商双方各执一词,学术界看法不一,政府有关部门制定了一些法规但效果并不理想。通道费存在的内在动因是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