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公司股权的日益分散和管理技术的日益复杂化,上市公司作为公众公司出现了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的趋势。为了有效地解决委托—代理问题、合理激励约束公司管理人员以及核心技术人员,美国大型公司率先采用了股票期权等股权激励模式,并在20世纪80年代取得普及性地发展。但20世纪90年代后期美国公司股票期权激励产生的问题引起了对股票期权激励制度的反思。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引入股权激励制度,我国上市公司在两权分置环境下,虽然有部分上市公司已经采用业绩股票、股票增值权、员工持股计划等股权激励形式,但无法推出标准的股票期权激励计划。从2005年开始的股权分置改革经过两年基本完成,新的公司法、证券法、个税法的实施,2006年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的颁布,进一步规范了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制度,促进了我国实行股票期权激励的上市公司数量迅速增长。全文分为四章,第一章,介绍了股权激励的理论依据及产权激励约束理论;第二、第三章,阐述了国内外股权激励的历史沿革及现状,并对国内外股权激励的的经验进行了总结;第四章,介绍了我国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实行股票期权激励的情况;以金发科技(600143)股票期权激励为例,对股票期权激励的诸多方面进行研究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