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人格、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研究

来源 :长沙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te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创业作为推动中国经济继续前行的引擎之一,受到了各级政府部门的广泛关注。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持续增长,带来了两个重要命题,一个是如何持续提升教育质量的问题,二是如何保证大学毕业生高效就业的问题,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来带动就业,将是当前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的重要途径。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积极调动大学生群体中的无穷创造力,这既是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有效途径,又是高等教育完善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我国未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希望。意愿是行为最好的预测指标,而影响学生创业意愿的因素有许多,通过文献研究,本文从心理认知的角度探讨创造性人格、创业教育和创业自我效能感三个因素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本文将在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共收集有效问卷648份。在数据收集的基础上,用主成分和最大方差法对问卷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对各潜变量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最后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假设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1)创造性人格、创业教育对大学生的创业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2)创造性人格、创业教育与创业自我效能感显著正相关;(3)创业自我效能感在创造性人格、创业教育与创业意愿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其中创造性人格中想象力维度对创业关系管理效能的相关性不显著、好奇心维度与风险承担效能、关系管理效能不具显著性。最后,根据研究讨论的结果,从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一是高校教育要注重学生创造性人格特质和创业自我效能的培养;二是要完善创业教育支持、课程和评价体系;三是探索高校创业教育模式多元化;四是学生要树立正确创业心态,提升自身创新创业能力。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养老问题成为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持续被关注。我国拥有庞大的人口基数,并且形成“纺锤形”的人口年龄结构,社会对养老服务的需求日益显著,目
改革开放30余年来,现代化、市场化、全球化的过程推动中国社会发生深刻的变革。伴随着发展和改革,产生了大量新的社会问题和社会需求。解决这些新的社会问题,满足新的社会需
“安居才能乐业”这既是年百年来古代先贤总结的治国理政、稳定社会的基本经验,也是现代社会公民创造财富,构建幸福家庭的遵循前提。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完全依靠自身能力解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经过多年的研究,对教育模式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方式,即“小先生制”.“先生”是教师的别称,“小先生”指的是学生来当老师,通过学生教学生、学生教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