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城市呈现出人口不断膨胀、机动车保有量逐年升高的特征,但机动车尾气排放以及出行效率低等情况既不利于当前绿色交通的发展理念,也不利于居民身体素质的提高。同时,复杂的地形地貌条件以及脆弱的生态环境使得城市自行车交通系统在规划与建设方面受到很大的影响。文章立足地貌环境约束,以“绿色交通、健康出行”为发展理念,通过分析地貌环境对自行车交通系统产生的影响,并参考其他城市规划经验以及相关规范,探索出地貌环境约束下的城市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模式。最后,以薛家湾为实例,对薛家湾自行车交通系统受复杂地貌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此影响下自行车交通系统的构建模式与方法。通过以上研究,以期为其他受地貌环境约束的城市进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本文首先通过总结城市自行车交通系统在规划与建设方面出现的问题,以及自行车交通的发展趋势,提出论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笔者结合结合国内外学者在相关方面的学术成果,对自行车交通系统需求分析、理论研究、及路网规划实践等进行综述研究,为论文研究寻找突破口,并以此为导火索提出本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框架以及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接下来,笔者重点分析了复杂地貌环境对自行车交通系统各组成部分产生的影响,整体归纳出地貌环境对城市自行车交通系统的影响特征。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国内外设计标准、规划实践、相关发明专利及城市自行车交通管理措施等方面的论证,对地貌环境约束下的城市自行车交通系统政策、规范、技术三个方面进行模式构建。最终得出,地貌环境约束下城市自行车交通系统发展,应采用:“理性发展、因地制宜、分区规划”的自行车交通系统发展战略;“分区网络化+特色廊道”的布线结构;“交通吸引元”以及“地形地貌”为要素的自行车道空间布局。突破了以往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中自行车道与城市道路同级并存“大而全”的规划设计理念,为地貌环境约束下城市特色自行车道规划提供了理论基础。最后,在地貌环境约束下自行车交通系统构建模式研究的基础之上,笔者本着“理性改善、问题导向、打造特色”的原则,在新一版薛家湾城市总体规划背景下,对薛家湾现状自行车道路提出改善建议,并积极探讨和总结未来薛家湾自行车交通系统适宜的发展模式。同时也为其他城市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提供了现实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