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正朝着大型地下空间方向的快速发展。超深、超大基坑的出现使得人们对于基坑工程围护结构的稳定性要求更加严格,相关规范文件日趋成熟、完善。本文主要内容:(1)该深基坑工程为不规则四边形,东西方向最大边长约232m,南北方向最大边长约153m,基坑面积约25025m2,基坑开挖最大深度22.95m,土层以粉土、粉质粘土、细砂为主,土质较松软,深度较深范围内无坚硬岩层。支护方案选用上部土钉墙,下部桩+钢支撑+锚杆的复合支护类型。(2)在超载复杂且深度最深的3-3剖面,运用理正深基坑软件进行基坑支护分析,设计时将剖面分为两部分即土钉墙部分和排桩部分。分析知上部土钉墙设置三排土钉,土钉长度均为6m。下部设置6道钢支撑,竖向间距2.5m,距离基坑底部1.45m设置1道锚索,支护桩桩长达到52.95m,支护桩嵌入深度35m,锚索长36m,满足整体稳定性等验算。(3)为有效控制基坑位移,防止地墙变形,采取从基坑中部盆式开挖的形式,遵循分层、分块、对称、平衡、限时的原则,距离开挖边线8m~10m范围内土方开挖需与支护分层隔断交叉施工。采用钻孔灌注桩作为护坡桩,钻孔灌注桩与高压旋喷桩形成止水帷幕。(4)施工中出现诸多问题。一侧土钉墙因放坡坡度较陡以及水的作用而出现开裂,为减缓坑壁开裂迅速采取处理措施,沿基坑坑壁堆积土方,土方回填是防止基坑坑壁开裂最快、最有效的处理方法。其次将该侧围挡向外移动,人工修坡降低坡度以维持土体稳定。最后为提高土体稳定性沿该侧基坑在坡顶适当距离处打入微型桩。(5)布设水平位移及竖向位移监测点各66个,设置于坡顶及冠梁顶,间距20m,以监测基坑周围水平及竖向位移。南侧高层建筑物周边设置沉降监测点21个,以监测周边建筑物沉降。深层水平位移监测点14个,间距50m,以监测桩体倾斜状况。桩身应力监测点54个,监测钢筋应力。图[50]表[36]参[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