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病毒致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混合感染流行病学特征目的了解病毒致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的混合感染情况,为临床治疗及药物的选择提供一定的循证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7年5月因下呼吸道感染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931例呼吸道病毒检测阳性患儿的临床及流行病学资料。结果1.病毒致下呼吸道感染患儿931例,男558例,女373例。单纯病毒感染669例(71.86%),混合感染262例(28.14%)。混合肺炎支原体感染157例(16.86%);混合细菌感染94例(10.10%);混合病毒感染23例(2.47%)。2.<1岁组463例,混合感染87例(18.79%);1~5岁组400例,混合感染145例(36.25%);≥5岁组68例,混合感染30例(44.12%),各年龄组间混合感染率有显著差异(χ2=41.61,P<0.01)。<1岁组混合细菌感染率最高(11.88%),1~5岁组和≥5岁组以混合肺炎支原体感染率最高,分别为27.25%和44.12%。3.呼吸道合胞病毒450例,混合感染129例(28.67%);副流感病毒324例,混合感染88例(27.16%);流感病毒127例,混合感染41例(32.28%);腺病毒51例,混合感染25例(49.02%)。腺病毒的混合感染率最高,与其他三种病毒有显著差异(χ2=9.60,P<0.01)。4.病毒混合感染发生率在各季节存在显著差异(χ2=14.49,P<0.05),混合病毒感染率最高的为秋季,其次为冬季。混合细菌感染发生率在各季节存在显著差异(χ2=13.58,P<0.05),发生率最高的为冬季,春夏秋三季混合细菌感染发生率无显著差异(χ2=0.13,P>0.05)。混合肺炎支原体感染在各季节发生率无显著差异(χ2=3.75,P>0.05)。结论1.病毒致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混合感染率较高,腺病毒的混合感染率最高。2.各年龄组混合不同病原检出率存在显著差异,<1岁组混合细菌感染为主,1~5岁组和≥5岁组混合肺炎支原体感染为主。3.不同病原的混合感染存在季节特点,混合病毒感染率最高的季节为秋季,混合细菌感染率最高的季节为冬季,混合肺炎支原体感染各季节无明显高峰。第二部分小儿流感病毒感染的混合感染临床特点目的了解常州地区住院患儿流感病毒感染的流行特征及混合感染临床特点。方法对2015年6月至2017年5月因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中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出流感病毒A、B型阳性的患儿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8226例,流感病毒阳性140例(1.70%),其中流感病毒-A阳性78例(55.71%),流感病毒-B阳性62例(44.29%)。流感病毒-A组患儿中位年龄30.0月(11.6-53.1),流感病毒-B组51.0月(26.9-73.1),两组患儿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25,P=0.001)。2.流感病毒在春、夏、秋、冬季检出率差异显著(χ2=75.26,P<0.001)。春季检出率最高,明显高于冬季(χ2=3.89,P<0.05)。3.混合感染48例(34.29%),混合肺炎支原体感染32例(22.86%)、混合细菌感染10例(7.14%)、混合病毒感染8例(5.71%)。4.混合感染组患儿与单纯感染组在年龄、下呼吸道感染率、主要症状体征方面无统计学差异。混合感染组住院时间7.0天(6.0-8.0),单纯感染组6.5天(6.0-7.0),两组住院时间有显著差异(Z=-2.11,P<0.05)。5.婴幼儿组混合肺炎支原体感染10例(14.93%),非婴幼儿组22例(30.14%),两组混合支原体感染率有统计学差异(χ2=4.59,P<0.05)。结论1.常州地区住院患儿中流感病毒检出率春季最高,其次为冬季。2.在流感病毒感染的住院患儿中混合感染率较高,肺炎支原体是重要的混合感染病原。3.临床症状较难区分是否存在混合感染,混合感染会使住院时间延长,临床上需要积极完善相关病原学检测及早明确混合感染及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