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虽然我国是奶牛养殖大国,但是由于我国奶牛的生产环境和饲养条件差异性较大,导致原奶的质量良莠不齐。我国目前的奶品质与国外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乳脂率和乳蛋白率是衡量乳品质的重要指标,我国生乳蛋白质含量平均为每100克含2.8克,国际上发达国家的生乳蛋白质含量为每100克3.0克以上。奶品质低下是乳品掺假的主要原因之一,只有科学地提高生鲜牛奶中乳蛋白含量,乳品安全才会得到保障。实验研究表明,乳蛋白含量较高的奶牛,其外周血IGF-Ⅰ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IGF-Ⅰ的含量与牛奶中乳蛋白含量具有相关性。但是IGF-Ⅰ的分泌水平和饲料密切相关,我国奶牛生产实践中乳IGF-Ⅰ和乳蛋白含量是否具有相关性,还不清楚。另外,IGF-Ⅰ的基因工程表达产物是否可以促进乳腺上皮细胞的生长发育和泌乳能力,是否可以用于改善IGF-Ⅰ分泌不足的奶牛的乳蛋白含量,而这些正是人工调控乳品质的重要基础。为此本研究在南方集约化奶牛养殖厂随机采集360份奶样,检测乳蛋白含量,将乳蛋白率高于和等于3.0g/100g分为一组,低于2.8g/100g分为一组,以ELISA(酶联免疫吸附反应)法对进行IGF-Ⅰ含量检测,分析其与乳蛋白率之间的相关性。并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法,剖析泌乳天数,胎次,日产奶量及体细胞数等其他因素对乳蛋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乳蛋白率高的牛奶中IGF-Ⅰ含量显著高于乳蛋白率低组。牛奶中IGF-1含量与乳蛋白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泌乳天数、日产奶量、体细胞数与乳中乳蛋白率相关。其中,乳中乳蛋白率与泌乳天数、体细胞数均呈现差异极显著的正相关。而与日产奶量呈差异极显著的负相关。乳中乳蛋白率与胎次的相关性不显著。利用原核表达系统构建pET-28a-IGF-Ⅰ表达载体,诱导表达牛IGF-Ⅰ,并采用Ni-Agarose His标签蛋白纯化试剂盒纯化,并测定其生物学活性。结果表明:pET-28a-IGF-Ⅰ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原核表达的融合蛋白IGF-Ⅰ浓度为10ng/ml、100ng/ml、200ng/ml时均能促进乳腺上皮细胞的增殖和生物合成。本研究的结论是:IGF-Ⅰ是影响乳蛋白率显著差异的关键细胞因子;泌乳天数、日产奶量、体细胞数是影响乳中乳蛋白率的主要因素;原核表达的融合蛋白IGF-Ⅰ能具有促进乳腺上皮细胞的增殖和生物合成的生物学活性,为改善IGF-Ⅰ分泌不足的奶牛的乳蛋白含量提供了新药物,为维护奶牛泌乳健康和人工调控乳品质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