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中IGF-Ⅰ含量调查及其原核表达与活性分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dong03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虽然我国是奶牛养殖大国,但是由于我国奶牛的生产环境和饲养条件差异性较大,导致原奶的质量良莠不齐。我国目前的奶品质与国外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乳脂率和乳蛋白率是衡量乳品质的重要指标,我国生乳蛋白质含量平均为每100克含2.8克,国际上发达国家的生乳蛋白质含量为每100克3.0克以上。奶品质低下是乳品掺假的主要原因之一,只有科学地提高生鲜牛奶中乳蛋白含量,乳品安全才会得到保障。实验研究表明,乳蛋白含量较高的奶牛,其外周血IGF-Ⅰ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IGF-Ⅰ的含量与牛奶中乳蛋白含量具有相关性。但是IGF-Ⅰ的分泌水平和饲料密切相关,我国奶牛生产实践中乳IGF-Ⅰ和乳蛋白含量是否具有相关性,还不清楚。另外,IGF-Ⅰ的基因工程表达产物是否可以促进乳腺上皮细胞的生长发育和泌乳能力,是否可以用于改善IGF-Ⅰ分泌不足的奶牛的乳蛋白含量,而这些正是人工调控乳品质的重要基础。为此本研究在南方集约化奶牛养殖厂随机采集360份奶样,检测乳蛋白含量,将乳蛋白率高于和等于3.0g/100g分为一组,低于2.8g/100g分为一组,以ELISA(酶联免疫吸附反应)法对进行IGF-Ⅰ含量检测,分析其与乳蛋白率之间的相关性。并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法,剖析泌乳天数,胎次,日产奶量及体细胞数等其他因素对乳蛋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乳蛋白率高的牛奶中IGF-Ⅰ含量显著高于乳蛋白率低组。牛奶中IGF-1含量与乳蛋白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泌乳天数、日产奶量、体细胞数与乳中乳蛋白率相关。其中,乳中乳蛋白率与泌乳天数、体细胞数均呈现差异极显著的正相关。而与日产奶量呈差异极显著的负相关。乳中乳蛋白率与胎次的相关性不显著。利用原核表达系统构建pET-28a-IGF-Ⅰ表达载体,诱导表达牛IGF-Ⅰ,并采用Ni-Agarose His标签蛋白纯化试剂盒纯化,并测定其生物学活性。结果表明:pET-28a-IGF-Ⅰ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原核表达的融合蛋白IGF-Ⅰ浓度为10ng/ml、100ng/ml、200ng/ml时均能促进乳腺上皮细胞的增殖和生物合成。本研究的结论是:IGF-Ⅰ是影响乳蛋白率显著差异的关键细胞因子;泌乳天数、日产奶量、体细胞数是影响乳中乳蛋白率的主要因素;原核表达的融合蛋白IGF-Ⅰ能具有促进乳腺上皮细胞的增殖和生物合成的生物学活性,为改善IGF-Ⅰ分泌不足的奶牛的乳蛋白含量提供了新药物,为维护奶牛泌乳健康和人工调控乳品质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其他文献
传统的法律教学模式是教师直接向学生灌输某一法律领域的原理、原则、基本概念、特征、性质、意义、历史发展和具体规则等,学生只需"听、记、背"。要提高法学学生的实践能力,
2011年8月~11月,对浙江省诸暨市麻车阁村稻田常用农药进行了调查。在稻田环境系统周围的多个点的沟渠取水样和土样进行分析,最后结合实际情况,选择了毒死蜱、三唑酮和丁草胺这
<正>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及教育竞争的日益加剧,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愈来愈高,作为教师群体的一部分,面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全新的教育理念和特殊的职业规范,
会议
高校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实施"和而不同"为基本价值取向多元文化教育与现代公民教育,将帮助其形成科学的民族文化观,实现自觉的国家认同,以追求维护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之宏旨。
1866年以来我国的医学教育一直沿用的是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但该体系基础与临床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存在相互脱节等不足。自从1993年爱丁堡"世界医学教育高峰会议"推荐以
医技科室是医院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院的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它与临床科室密切合作,使医疗工作得以有效开展。医技科室在医疗工作中形成了自身的特点,因而,对医技科室的管理也具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细菌性痢疾患儿中应用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8月~2012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儿科治疗的96例急性细菌性痢疾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
<正>前段时间韩(军)李(华平)之争热闹上演,围观者众多。这原本是一次学术之争,最终演变为人身攻击,令人啼笑皆非。而众多语文教师只看热闹,却不知这场争论可以带给我们更多的
为解决传统轴式吊耳的局部应力检测方法存在应力检测准确度较低的问题,提出一种轴式吊耳的局部应力检测方法,对轴式吊耳的局部应力进行简化与计算,获取轴式吊耳的局部应力值,
<正>"真人秀"最早出现于美国,在英语中最常用的词是"REALITYTV",在汉语中也有"真实电视"的译法。它是由制作者制订规则,由普通人参与并录制播出的电视竞赛游戏节目。至少它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