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关于中国现代文明建设的理论构想及其哲学思考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y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初,作为中国近代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怀着振兴中华的理想和热情提出关于国家现代化的总体设想。他从建设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三个方面提出了宏伟的规划。将以外济中、中外结合、抓住机遇、振兴中华为指导思想,对中国工业化经济发展做出总规划;通过“五权宪法’’思想对中国现代政治文明建设提出构想;以建设融贯中西、博采众长的中国现代文化观为后人找到了一条实现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可行之路。孙中山先生为改造中国耗尽毕生的精力,在历史上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为后继者留下珍贵遗产。本文试从孙中山关于中国现代文明建设的理论构想及其哲学思考的层面,对孙中山先生关于国家现代化的总体设想做一简要梳理,汲取和借鉴孙中山关于建设中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思想和主张,体会他关于中国现代文明建设的理论构想对当今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和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本文对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理论意义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中医学是建立在古代哲学和科学技术基础之上的。中医学通过取象比类的方法,借助传统哲学的阴阳五行范畴来描绘人体的
本文着重把科技发展作为人口因素变化的重要推动力,认为科技发展是一把双刃剑。深刻地论述了科技发展对人口因素的积极影响和负面作用。阐明了科技发展促进了人口因素的提高。
休谟称自己的哲学是关于人的科学,他认为掌握了人性以后就可以掌握一切与人生密切相联的科学。人性中的情感是人的知识和道德的枢纽,也是休谟
社会转型时期我国的政治经济体制发生了深刻变革,在社会分层领域,产生了“中产阶层”群体,他们是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时期的受益者,在我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发挥了巨大
本文对哈贝马斯法哲学进行了研究。文章以哈贝马斯的法哲学之法与理性的关系系统论述,立足于其对传统理论理性、实践理性的关系与法的关系的回顾,进而对其进行批判性的反思的基
加缪基于生存的荒谬观建立了他的反抗美学。荒谬是人的需要与世界的冷漠之间的紧张对立。反抗是荒谬的惟一出路。反抗源于对生命的体验,它以共同人性为最高价值,在承认生存的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