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质量的通用定义是指“实体(任何可以单独描述的对象)的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而“质量特性”是表征产品和项目质量的维度、指标。适用性、耐久性、安全性等传统质量特性重点评价建筑工程的输出结果,聚焦业主对最终产品的满意度,而对项目开发与实施过程以及项目其他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关注较少。在当前环境下,服务和体验经济日益成为创造价值的主要来源,人们的精神与心理感受越来越具有重大的经济价值,传统的质量特性已不能满足市场和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和期望,非实物质量特性、服务特性、体验经济特性(即本文所指的“新质量特性”)逐渐成为衡量项目绩效的重要指标。因此,项目的成功要求在传统产品、项目质量特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和拓展特性,满足更高的需求和期望,为利益相关者创造更大的价值。此外,项目利益相关者已逐渐成为改进项目质量不可忽略的角色,在寻找项目新质量特性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各利益相关者在项目各个阶段的不同需求,作为寻找新质量特性的依据。本文立足于EPC项目总承包商,通过文献研究法、系统分析法、头脑风暴法与问卷调查法,充分考虑项目主要利益相关者在不同阶段的需求,结合质量管理理论、体验经济和服务化理论、需求层次理论,在相关者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便利、愉悦、尊重等新质量特性;根据环境变化、竞争市场、项目目标、绿色环保节能、社会责任等当代经营环境特点,提出柔性、创新、共享、环保、责任等新质量特性;从EPC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等实施过程,结合主要利益相关者在各阶段的职责分工,寻找项目各阶段的关注要点,以此为基础提出准确、统筹、合规等新质量特性。最后,本文从时间、费用、质量、关系协调等EPC项目管理基本要素,对识别出的新质量特性进行验证,证明这些新质量特性在EPC项目实践中应该有所体现,并且也能够实现。本文探索了EPC项目新质量特性识别与分析的系统化方法,提出了11个EPC项目新质量特性,有助于对影响项目绩效的非实物性因素进行重点关注,从而使EPC项目绩效得到全面合理的评价,对提高承包企业的效益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