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学校教育质量提高的重要保证。课堂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导向、诊断、反馈、激励、调控等重要作用,表现性评价因其自身独特的优势,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功能,也是课堂教学改革尤为关注和提倡的评价之一。表现性评价强调对学生在具体活动或任务中的表现进行评价,重点关注对学生各种素质与能力发展的综合考察,将教学与评价深度融合,能够对学生发展和课堂教学改革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而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与工具性兼具的学科,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基础性课程,在九年义务教育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本研究聚焦小学语文教学,主要针对表现性评价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为小学语文教学表现性评价提出具体的优化策略,为一线小学语文教师更好地开展表现性评价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本研究以小学语文教师为主要研究对象,综合采用问卷调查法、课堂观察法及访谈法对小学语文教学表现性评价的现状进行调查,主要的调查内容包括评价理念的认识情况、评价主体的呈现情况、评价标准的设计情况、评价内容的确定情况和评价方式的选择情况。根据调查结果,研究发现小学语文教学表现性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评价理念存在认识偏差、评价主体过于依赖教师、评价标准并未受到重视、评价内容忽视深层表现和评价方式偏于关注形式,并从教师、学生和学校方面做了相应的归因分析。因此,基于以上问题及原因,研究提出了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表现性评价的具体策略:第一,提高表现性评价理念的认识,加强对评价理念的学习和反思;第二,保障表现性评价主体的权利,强化学生和家长的评价权;第三,发挥表现性评价标准的作用,完善评价标准的体系和应用;第四,拓展表现性评价内容的深度,关注学科素养和学生发展;第五,优化表现性评价方式的实施,注重其适应性和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