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92年黄海水产研究所雷霁霖院士从英国引进大菱鲆良种,经过近20年的发展,以大菱鲆养殖为主导的鲆鲽类产业已经拥有较好的技术和产业优势,成为我国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产业的发展有力推动了我国海水鱼类养殖浪潮的兴起,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促进了沿海渔民收入的提高。青岛渔业资源丰富,是中国北方重要的渔业产区。随着海水养殖业的兴起,鲆鲽类产业自20世纪90年代末在青岛得到了有力的支持和推广,发展势头良好,2008年全市鲆鲽类工厂化养殖面积达到65万平方米,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当中排名第一。但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消费需求呈现多元化、个性化,青岛市鲆鲽类产业各个环节暴露出许多不足,影响了整个鲆鲽类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谋求青岛市鲆鲽类产业的长远、健康发展,有必要从整体上重新审视鲆鲽类产业,把握产业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分析影响各环节价值实现的因素,并采取措施积极应对。本文基于迈克尔·波特的价值链理论、战略成本管理中价值链分析理论、产业价值链等理论,采用文献调研、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对青岛市鲆鲽类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剖析了鲆鲽类产业形成的国际竞争压力、政策支撑、需求拉动、技术推动、自身优势五种动因,归纳了鲆鲽类产业的演进规律,指出了其产业演进的特殊性,并将青岛市鲆鲽类产业价值链演进模型分为产业兴起阶段演进模型和产业成熟阶段演进模型两类,同时运用价值链理论,首次构造了青岛市鲆鲽类产业价值链模型,并将鲆鲽类产业价值链作业活动分为基本活动、辅助活动两类,对价值链模型中各个构成环节展开了深入分析。研究发现,青岛市鲆鲽类产业价值链上鱼苗培育、成品鱼生产、加工、销售、消费五种基本活动存在诸多不足,影响了每个环节的价值实现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优化与改进对策;除此之外,文章还对青岛市鲆鲽类产业价值链渔业科研、技术推广养殖模式、市场中介四种辅助活动进行了探讨,指出了其存在的缺陷,并提出了优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