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经》是西周至春秋时期的诗歌,作为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诗经》被广为研究。但是相对而言,对《诗经》某一《国风》的系统研究仍比较薄弱。虽然也有人对《陈风》中的巫文化等进行过总体的研究,但是《陈风》中还有很多继续发掘的空间。《陈风》包含了很多社会信息、文化因素和文学内涵,需要研究者从多重不同角度去挖掘,并有待我们从新的视角去探索其中深层次的内容。这篇论文运用了多重方法,从历史学、社会学、民俗学、文艺学和文化学等多角度研究《陈风》。在写作的过程中,又运用了古今对照和纵横比较的手法,通过与《郑风》、《齐风》、《秦风》等其他风诗的比较,进一步显现并深化《陈风》的独特性。这种多角度,宽视野的研究手法,体现出一定的创新性。在本论文中,笔者是有所创新的,在诗旨之争的论析中,以“知人论世”的态度客观评价了“淫”诗论。在第二章中描写了陈国政治社会风貌,深入挖掘《陈风》与陈国之间的关系。本章还重点突出了上博楚简中孔子对《陈风》的理解和评价,通过最原始的材料,进一步辨清了《宛丘》的诗旨。在第三章中,突出表现了《陈风》所体现的陈国巫文化和歌舞文化的特点,并且联系到当代传承的情况,思路比较新颖。特别是《陈风》的文学审美研究,突出表现了《陈风》文学审美表现手法对后世诗文创作的深远影响,其中重点论述了《月出》、《泽陂》的诗歌意境。《月出》的诗歌表现手法朦胧神秘,对魏晋诗文,唐代幽峭派诗歌,以及现代诗人的新诗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接着论述了金庸小说的创作手法与《泽陂》一诗的相通,并详加论述,这正显示了《陈风》文学的艺术感染力。《陈风》十首诗虽然只是《诗经》中的一小部分,其中体现的“《诗经》时代”的风土人情,具有十分珍贵的民俗价值。《陈风》出自陈地,今河南淮阳一带。诗中所体现的民风民俗至今仍在当地流传,当地一些传统节日也是历史延续下来的。研究《陈风》的文化内涵和民俗情况的同时,也是对我国地方文化的一种研究,一定程度上也更好地促进了对古代文化和优秀传统的弘扬,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