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人撤销之诉研究

被引量 : 69次 | 上传用户:shenlo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纵观民事诉讼法律条文,绝大多数是围绕当事人如何进行诉讼而展开的规定。相对于绝大部分条文是对当事人(狭义)的权益保障而言,关于第三人的权益保障无论是从法律条文中还是从程序设置中,都显得少而不足。同时,学术界对于第三人称谓的不统一导致理论研究的分散性。所以,本文是在民事诉讼法学者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系统研究第三人撤销之诉程序理论的博士学位论文,并在此基础上力图建构能够适应和匹配我国民事诉讼机制的第三人撤销之诉程序。除去引言,全文由五章组成,共计12万余字,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第三人撤销之诉概述。本章从宏观的角度,分别对第三人撤销之诉的概念、性质、目的进行系统论述,为具体分析第三人撤销之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鉴于本文是论及通过事后救济程序进行第三人权益保障,所以首先对“第三人”的概念进行了厘清,分别从民事诉讼的三个阶段对第三人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与界定。基于此,在民事诉讼的三个阶段中,分别有不同的针对第三人的救济程序,第三人撤销之诉是其中一种,而对于第三人撤销之诉的称谓,学界有不同的观点。本文其称之为“第三人撤销之诉”,并认为第三人撤销之诉指由于信息掌握的不对称性等客观原因,而未能参加民事诉讼、仲裁,但裁判文书所确定的权利义务内容或诉讼标的与其有利害关系或具有程序性利益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以及因诈害诉讼、诈害仲裁而受到侵害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向法院要求救济的一种程序,具体而言,是要求法院撤销或变更原裁判文书的一种诉讼救济程序。第三人撤销之诉的性质在理论界均被学者认为是形成之诉,本文认为并不能简单地将其认定为形成之诉,因为从各个国家或地区的第三人撤销之诉分析以及从某些具体案例进行例证,可以推断出第三人撤销之诉的性质是具有一定的混合性。由于人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受不同价值观的制约,从而对民事诉讼目的有不同的理解,而第三人撤销之诉很好地实现了程序保障、纠纷一次性解决以及利益保障之间的平衡。第二章第三人撤销之诉的理论视域。本章分别以法理、宪政以及民事诉讼的视域进行分析,为第三人撤销之诉的存在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以法理视域的角度分析,第三人撤销之诉程序正是在制度设置与运行中,降低了司法成本,实现了司法效益;在宏观、中观和微观的纷争解决方式中,第三人撤销之诉程序体现了秩序与自由的契合;在立法、司法以及目的角度,第三人撤销之诉程序体现了正义与平等的理念。以宪政视域的角度分析,第三人撤销之诉是公权与私权相互博弈、彼此制衡的结果和产物,也是对公民个人权利予以平等保障的一项重要的诉讼制度设计,体现了国家公权对私权的必要尊重和国家对公民社会有序统治的客观现实需求,是构筑有秩序、自由的民主国家的必然要求;从民事诉讼视域的角度分析,第三人撤销之诉是基于权利司法救济的层面而产生的一种特殊诉讼程序,该程序的设置并非没有理论支持,而是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作后盾:民事诉权理论是权利来源,判决效力理论是外部根据,程序参与理论是环境保障。第三章第三人撤销之诉的域外研究。本章对域外关于第三人的权益保障进行了系统梳理,从最初的历史渊源开始论述,分别选取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具有代表性的国家或地区进行研究,阐述了两大法系对于第三人的事后救济程序,并且进行了比较研究。第三人撤销之诉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至罗马法有关撤销权的规定。英美法系并未单独给受判决效力所及的第三人设置独特程序进行权利保障,而是在事前也就是诉讼开始时,为其设置必要程序保障其权益,从而避免了设置事后救济这种在时间上来看“不及时”的救济程序。同时,英美法系针对有极少数的第三人可能会在事后进行救济,则其也有相应的制度进行保障。大陆法系国家或地区则为第三人设立了专门的程序进行权益保障,最为典型的就是法国和台湾地区的第三人撤销之诉。本章详细地介绍了大陆法系中法国和我国台湾地区关于第三人撤销之诉的相关理论,主要从立法体例、立法目的、特殊基础、构成要件以及诉讼程序进行了系统分析。对于其他大陆法系国家的程序设置,本章以德国、日本、以及意大利代表简要地进行了论述。在比较研究中,分别通过两大法系之间的比较以及大陆法系内部的比较进行论述,探讨了第三人撤销之诉保障第三人利益的终极性意义,并为我国构建该程序奠定基础。通过两大法系之间的比较,本文认为,第三人的程序保障是受经济的制约,同时也是理性的反映,还体现了两大法系之间哲学理念与程序模式的不同。通过大陆法系内部的比较,本文认为,第三人撤销之诉体现了人权保护理念的具体化,同时大陆法系国家或地区之间的第三人撤销之诉也具有各自的特色。第四章我国建构第三人撤销之诉的现实性分析。本章主要论述在中国究竟需不需要第三人撤销之诉,即建立第三人撤销之诉的必要性。分别从立法角度、理论角度以及实践角度等三个论证,得出中国确实需要设立第三人撤销之诉。在立法角度的分析中,文章分别从法律移植时以及司法解释弥补过程中对第三人存在潜在的影响进行分析,发掘出最初民事诉讼制定过程中存在的对他国法律移植中的认识不足,以及之后的司法解释无法全面弥补更多的案件类型的涌现造成的问题。接着,又通过07年民事诉讼法的修改以及08年关于适用审判监督程序司法解释的颁布中有关法律条文进行文本分析,不仅发现自身条文之间存在矛盾,而且发现这些条文并不能完善地维护第三人的合法权益。在理论角度的分析中,文章从法律关系复杂化和救济模式缺陷化两方面进行论证,认为目前法律关系的错综复杂使得前诉裁判的作出可能会影响到第三人的合法利益,并且在目前的救济方式中,无法为第三人提供理想的方式来维护其的合法利益,使得现实中第三人的利益处于岌岌可危的境地。在实践角度的分析中,文章从案件类型多元化、案件数量增多化以及法院程序运作差异化三个方面进行论证,认为由于缺少理论以及法律条文的指引,致使目前所涌现的诸多影响第三人利益的案件在实际审理过程中,各个法院程序运行中存在差异,导致司法权威受到一定的影响,同时也体现了建立第三人撤销之诉的必要性与迫切性。第五章我国第三人撤销之诉的具体建构。本章主要从立法理念、整体架构、程序设置以及制度衔接等四方面提出了建设性方案。在立法理念方面,第三人撤销之诉是为了弥补当事人主义的不足与维护司法权威。在整体架构方面,在模式选择中,从法律形式方面思考,我国更倾向于大陆法系国家的法律形式;从立法思维模式上分析,我国更倾向于大陆法系国家以规范出发型的立法思维模式;从理论基础而言,我国设立第三人撤销之诉的理论基础与大陆法系更为接近,所以,我国第三人撤销之诉的建构应该主要借鉴大陆法系国家或地区的立法模式,即采用严格规则主义模式,在民事诉讼法中设立专门的章节进行规定。在具体的类型选择中,中国应该建构独立型的第三人撤销之诉,并在程序设计中分别从原告适格、诉讼方式、撤销对象、管辖法院、审理程序、法定期间以及配到制度等七个环节进行论述。同时需要与第三人制度、再审制度以及第三人执行异议之诉进行衔接,从而从民事诉讼法的整体性考虑,可以更加合理地全方位实现第三人的利益维护。
其他文献
借鉴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在无线通信领域的发展及取得的巨大成就,雷达工程师将其应用于雷达领域,提出了一种新体制雷达——MIMO雷达。根据阵列配置,MIMO雷达主要分为分布
"互联网+"是互联网技术与其他行业的跨界融合,微信公众平台是其实现融合的重要载体。本文通过对广州市32家大型公立医院的调查发现,其微信公众平台主要进行医院自媒体宣传和
为进一步加大研究生教育投入力度,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2月28日,经国务院同意,财政部、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意见》(财教[2013]19号,以下简称《意见》),从财政
计算机电子技术通过长时间的发展已经获得可喜的成果,电子信息技术逐渐应用在社会的各个领域,且走进了人们的日常工作与生活中,同时也为计算机工程管理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
甲状腺结节分为单发和多发,其中单发恶性结节较为多见,且临床症状不典型,易与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腺瘤相混淆[1]。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常规超声和超声弹性成像对甲状腺结
大浪淘沙,中华文化经典能在时间的波涛中经受住考验,历久弥新,必有其价值所在。但如何探寻到价值,挖掘出价值,有待于进一步深化认识,深入研究。诵读是重拾经典征途的起点。同
【正】 《梨俱吠陀》,全称为《梨俱吠陀本集》(Rgvdea-samhitaā)。梵语rc(梨俱),意为“赞歌、神曲”,veda(吠陀),意为“知识、学问”。我国古代译师把这个梵语名字音译为《
将不同水解条件下得到的荞麦多肽粉按不同浓度梯度分别添加到强筋和弱筋面粉中,探讨荞麦多肽粉对面团流变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不同量荞麦多肽粉的面团,吸水率均随荞麦多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融入到全球的竞争中,国家形象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也日益增强。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政治民主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我国人们
采用PEST分析法对上海市级医院日间手术发展宏观环境进行分析,并利用鱼骨法对上海市级医院日间手术发展的促进和阻碍因素进行阐述,指出促进因素包括:日间手术理念的推广、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