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妇女生育权保障的国家义务

来源 :湖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h8229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育,是人类的一种自然生理现象,更是人类社会绵延延不绝的前提,离开了自然人的生育,那么人类社会也将走向火亡。因此,生育本应是人类的一项当然权利。但是,生育的“权利化”却经历了长期的艰难的过程,是伴随着西方19世纪的女权主义运动才产生的。随着社会的逐步发展以及国际女权主义运动的深入,生育权的概念已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可,并载于一系列的国际公约中。相比国际社会来说,生育权在我国更是新生概念,学界对其研究较少,法律规范不够,保障手段可行性和操作性不强,效果不明显。尤其是作为人类再生产任务的主要承担者——妇女,其生育权被侵犯的现象还广泛存在,而且社会对妇女生育存在认识误区,一方面忽视妇女在人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所作出的巨大牺牲,而且将女性所承担的生育职能视为妇女屈从地位的天然决定因素;另一方面,生育虽然从传统的“义务”发展为一种“权利”,但是妇女生育权还只是被认为是一种个人权利,并且是消极的权利,忽视了国家应积极作为以助其实现的国家义务性,也忽视其社会权的特性。女性在求职、工作中受到的许多不公平待遇,平等就业权实现困难,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社会观念对生育性质认识上的性别盲点,将生育权保障的责任单方面推向女性或家庭而忽视国家责任的结果。因此,研究妇女生育权保障的国家义务,切实实现妇女生育权,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从分析妇女生育权和国家义务的概念入手,以妇女生育权和国家义务的关系为切入点,从人权保障、妇女生育所承担的社会职能、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以及国际人权事业的发展等四个角度,全面论证了国家承担妇女生育权保障义务的必要性,从妇女解放、公民社会形成、两性平等和国家民族的发展等四个维度分析了国家保障妇女生育权实现的重要意义。本文通过详细分析国际人权公约对国家保障妇女生育权的基本要求,明确了在妇女生育权保障中国家的角色定位和主要任务。在此基础上,通过深入剖析我国履行妇女生育权保障义务的现状,并从观念认识的误区和法制保障体系的不足两方面阐述了我国承担妇女生育权保障义务方面存在的缺失。其中,着重指出了国家在保障妇女生育权实现过程中所面临的冲突和困境,并从法理角度论证了单身妇女、死刑犯和同性恋者等特殊主体享有生育权的合理性。最后,本文从走出观念误区、完善法制保障体系和积极应对现实冲突与困境等三个方面提出并论述了我国妇女生育权保障的国家义务履行的基本路径:即通过确立尊重和保障妇女生育权的法律意识和实现妇女生育权保障责任观念上的转变两种方式,走出对妇女生育权保障的观念误区;通过完善宪法、相关法律法规和妇女生育权保障的配套制度来健全我国妇女生育权保障的法制体系;应秉承近代立宪主义保障人权的基本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妇女生育权优先的原则解决权利冲突现象,以发展的眼光和理性、宽容的态度对待单身妇女、死刑犯和同性恋者等特殊主体的生育权问题,同时要通过法律规制的方式来避免不利后果的出现,实现个人生育自由和社会整体秩序之间的和谐发展。  
其他文献
公民受教育权是我国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我国宪法第4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
我国高校小语种专业建设发展迅速,但仍存在专业招生难、就业形式单一、实践教学难以开展、师资队伍建设滞后、实习基地匮乏、国际化办学未能全面展开的问题.完善我国高校小语
摘要: TRT为高炉煤气余压能量回收透平发电装置的简称,它是把高炉出口煤气中所蕴含的压力能和热能,通过透平膨胀机作功,驱动发电机发电的一种能量回收装置。从而达到节能、降噪、环保的目的,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目前现代国际、国内钢铁企业公的节能环保装置。TRT机组运行的关键是:在任何时刻,都不能影响高炉的炉顶压力。  关键词: PLC;可靠性;PID;自动控制  中图分类号:TP273 文献
司法拍卖作为现今执行程序中最为重要的财产处置方式,在执行案件数量不断上升的背景下,实践中必然会较多地牵涉到瑕疵司法拍卖行为以及其救济问题。目前我国司法拍卖方式正处于
本文分为四章探讨TRIPS协定下专利许可与反垄断间之适当交界问题。本文第一章首先以伴随新经济所带来对于知识产权与反垄断互动的新挑战之角度切入,讨论反垄断介入规制专利许
环境犯罪是现代社会所引发的全球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为了有效地控制各类环境犯罪,世界各国纷纷通过刑事立法来有效地保护环境。司法实践中由于环境犯罪具有专业性、渐进性
本文以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1‰抽样原始数据为主,对2000年11月1日普查时点之前的在婚夫妻的教育匹配总体状况做大致描述,并探讨它在空间上的差异和时间上的演变。继而在此基础
学位
期刊
为了研究菌渣还田对土壤质量改善的效果和机制,为菌渣还田在农业生产上推广利用提供依据.本研究采用双孢蘑菇采收后菌渣直接还田,设计还田量为O(对照)、TMR(1/3还田)、SMR(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