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光照下的精魂——从文本寻找三毛的真实形态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pingzhen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台湾女作家三毛是一位极富创作特色的当代女作家。她以独特的异域题材,浪漫的艺术风格,饱含的博爱、关注人性等情怀,引起了文学界的普遍关注和读者的广泛共鸣;她以其特立独行的作品与人格气质影响了两岸三地几代人的精神生活。她经典的流浪形象,以及渴望远方、渴望自由的论调,使她拥有沛然的生命感。但也就是这样一位对生命充满热爱的三毛于1991年1月4日在台湾荣总医院用一根丝袜上吊自杀了。这个事件在台湾、大陆等很多地方引起了轰动,引发了媒体和读者对三毛真实形态的争论。   本文以三毛的作品为主要研究对象,试图从文本中辨伪存真地寻找三毛生活、创作、精神力量,以及形象等方面的真实形态,并力图通过分析三毛与战争,基督教和死亡之谜这三方面的关系来还原三毛的真实形态,进而提出三毛形象二元分割的理解方法。   本文除引言和结语外,共分为三章。   引言:对三毛相关的传记和论文进行梳理,论述《哭泣的骆驼》这部作品,“基督教”和“死亡之谜”这三个问题的可操作性,对还原三毛真实形态的意义。以期通过后面三章对三毛的文本和心理的分析,找到三毛生活、创作、精神力量,以及形象等方面的真实形态。   第一章:论述《哭泣的骆驼》。以三毛唯一一部直面战争的作品《哭泣的骆驼》为切入点,提出和解决三毛关于西属撒哈拉民族自决战争的特殊立场的问题。从文本中提炼、拼接三毛的战争态度碎片,从而展现深受基督教影响的三毛对于战争的独特态度,并引出下一个章节三毛和基督教的关系。   第二章:论述三毛与基督教的关系。研究三毛的信仰过程,探讨《圣经》对三毛产生的重要影响,论述三毛作品中独特的文学特点,即博爱的文学,彰显人性的光辉和大量使用《圣经》典故和语词。章节末尾引出三毛的自杀,从而引出下一章节关于三毛死亡之谜的论述。   第三章:论述三毛死亡之谜。整理分析三毛死因的五种推测,分析三毛后期的作品,提出促使三毛选择自杀的两种原因:迷失精神力量后的三毛精神的崩溃;读者的要求使三毛不负重荷,提出用二元分割的方法来理解三毛的形象。   结语:对得到的这两个结论进行深化阐述:一是要通过文本寻找三毛生活和创作的真实形态,基督教对三毛的影响;二是三毛的两元分割形象。从这两个角度理解三毛的生活和形象便能够更加贴近真实。
其他文献
施蛰存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主义流派——新感觉派的领军人物,其小说创作无疑在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文坛上引起过相当大的轰动。他对心理分析手法的娴
有关高效课堂的构建这一话题,老师并不陌生,这是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面临的新的教学挑战。对于语文这门学科来讲,是日积月累的点滴学习以及文学方面潜移默化的修养素质,而小
期刊
量词是汉语体系中最具民族特色的词类,“对、双、副”是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中的常用字。本文以丰富的语料库资源为基础,运用语料库统计方法对其进行全方位的统计分析,分别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