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丽与灰暗交织的生命之歌——张爱玲人生命运和艺术风格解读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sscarda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文本细读出发,以对大量的张爱玲传记和其作品的阅读为基础,从关注张爱玲的人生状态和作品中意蕴的表达出发,对这位现代文学史上传奇似的人物的生存状态、写作技巧、成就影响和研究现状等进行综合论述。在研究过程中,以关注作家的生存状态为思考基点,同时参照现代生存哲学对生命本真的认同态度,力图解读张爱玲的人生命运和她的创作之间的深层联系,客观评价张爱玲式的人生命运和艺术风格,为“张爱玲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本文引言部分主要论述海内外张爱玲研究的历程和现状,中间四个部分对张爱玲的人生命运和艺术风格进行解读。第一部分“煊赫的身世与凄凉的命运”,从张爱玲的身世以及童年、少年的生活经历,爱情婚姻生活的不顺和晚年的孤独凄凉来诠释张爱玲人生命运的主题——“华丽与灰暗交织”;第二部分“华丽的色彩与灰暗的意蕴”,从张爱玲作品的语言色彩和神奇意象构筑的独特艺术风格来论述张爱玲的创作,解读其作品与人生的深层联系;第三部分“浮华的人生与扭曲的内心”,主要从张爱玲作品的人物塑造和主题显现来挖掘张爱玲作品的内涵,于分析论证中进一步确立张爱玲的艺术风格;第四部分“刹那的辉煌与永恒的孤寂”,主要比较张爱玲四十年代昙花一现的辉煌与之后长期冷落黯淡的创作,探究其“华丽与灰暗交织的生命之歌”的本源。
其他文献
曹雪芹等对纷繁死亡的描写,构成了《红楼梦》的内容。本文以《红楼梦》汉维两种译本中的“死亡”用语作为研究对象,对《红楼梦》的汉维语两种版本中包含“死亡”用语的例句进行
死亡是人类生命历程中的重要一环,是人类自古及今一直在探讨的母题之一。对死亡的探究,重新树立死亡的反思意识是检验每个生命体生活状态的最佳形式。辛格作为美国犹太裔作家
竹林七贤是魏晋时期著名的名士团体,其言行及著作对后世的文学、艺术、士人精神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思想性质是玄儒兼治,并且具有较为浓厚的政治色彩。其表现主要是:通过交游
托马斯·哈代是19世纪后期英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在《德伯家的苔丝》中,哈代通过象征、巧合等创作技巧真实地描绘出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现实图景,生动刻画出苔丝这一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