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及目的围手术期是下肢骨折患者VTE的高危期,因为患者受到骨折和手术两次创伤打击。然而,我们对下肢骨折患者手术前后VTE发病情况尚缺乏了解,相关对比研究未见报道。固本研究通过建立下肢骨折患者围手术期VTE多中心数据库旨在:1、调查下肢骨折患者VTE发病的流行病学特点;2、分析术后下肢骨折患者VTE发病的危险因素;3、评价下肢骨折患者血栓预防措施的安全性。研究方法前瞻性收集2013年1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解放军总医院等24家三甲医院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采用门诊或电话随访对患者病情进行随访。收集患者的人口学特征、现病史、既往病史、手术信息、血栓预防方案及出血事件等内容,下肢静脉超声作为VTE筛查的主要工具。建立下肢骨折患者VTE数据库,采用描述性研究,分析下肢骨折患者VTE发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将患者分为术后新发VTE组和非VTE组,分析术后下肢骨折患者VTE的影响因素。根据患者是否发生出血事件,分为出血组和非出血组,评估下肢骨折患者血栓预防的安全性。结果本研究纳入2169例下肢骨折患者,术前、术后、术后1月及术后3月VTE发生率分别为9.8%、9.6%、2.5%和0.4%。共计1757例患者行血栓的药物预防,占总人数的81%。物理预防人数只占43.2%,而同时接受药物及物理预防的患者占29.5%。术后下肢骨折VTE的危险因素结果,年龄≥60岁、ISS评分>16分、ASA级(Ⅲ~Ⅳ)、手术时间≥120min是术后VTE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术前血栓预防是术后VTE发病的保护因素(P<0.05)。在高龄下肢骨折患者中,椎管内麻醉、静脉血栓栓塞病史及手术时间≥120min是术后VTE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下肢骨折患者血栓预防的安全性分析结果显示,出血事件发生率为3.6%。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低分子肝素引起的出血风险是利伐沙班的近2倍(OR=1.797,P<0.05),药物合并物理预防方式可降低出血风险(P<0.05)。结论术前和术后下肢骨折患者的VTE发病率高,是VTE发病的高危时期。在术前和术后阶段,年龄≥60岁的下肢骨折患者VTE发生率明显高于年龄<60岁的患者。年龄≥60岁、ISS评分>16分、ASA评分Ⅲ~Ⅳ级及手术时间>120min的下肢骨折患者术后VTE发病风险高,但是术前血栓药物预防可降低下肢骨折VTE发病风险。在年龄≥60岁的高龄患者中,既往静脉血栓栓塞病史及手术时间≥120min等因素可增加VTE发病风险,而神经阻滞麻醉可降低患者VTE发病风险。下肢骨折患者中出血事件发生率高,而利伐沙班引起的出血风险低于低分子肝素,物理预防可降低药物预防引起的出血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