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梁试验与理论研究

来源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kui09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对体外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梁的受力性能和设计方法进行了较为深入、系统的试验研究与理论分析.该文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体外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梁在单调荷载下受力全过程试验,对体外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梁的受力过程、破坏形态、抗弯承载力、变形、体外预应力损失与极限应力、滑移及其对组合梁变形的影响等进行试验研究.研究表明,体外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梁具有较高的抗弯承载力和良好的变形性能.第二部分,根据虚功原理和变形协调条件,分别推导了体外预应力筋弹性增量和极限应力的计算公式,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体外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梁抗弯承载力的计算公式;根据经典力学理论,推导了考虑滑移效应的体外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梁变形计算公式.结合试验结果分析,提出了体外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梁抗弯承载力和变形计算的设计建议.第三部分,通过54个栓钉连接件在单调荷载、重复荷载和低周反复荷载下的推出试验,对栓钉连接件的破坏机理、破坏形态、抗剪承载力、荷载—滑移关系等进行试验研究,并分析栓钉直径、栓钉长度、栓钉焊接工艺、混凝土强度、混凝土配筋率和加载制度等因素对栓钉连接件承载力的影响,提出了栓钉连接件抗剪承载力设计建议.该文完成的低周反复荷载下栓钉抗剪性能试验在国内尚属首次.第四部分,基于非线性有限元原理,编制修改了体外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梁分析程序,在考虑了材料非线性、几何非线性、钢梁与混凝土交界面滑移、体外预应力筋应力增量等因素的影响后,对体外预应力组合梁进行了全过程计算,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第五部分,基于大型商用程序SOFISTIK的分析,对考虑收缩、徐变的体外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梁长期变形进行研究,指出现行设计规范关于预应力组合梁长期变形计算方法偏于不安全,并提出了体外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梁长期变形计算折减系数按混凝土龄期分段取值的设计建议.该文的研究工作将为体外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梁的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其他文献
水泥土组合桩是一种新桩型,它是在水泥搅拌桩的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其桩体由水泥土环桩内包钢筋混凝土芯桩组成.大量原型试验证明这种桩具有承载力高、造价低、桩身质量稳定
本文针对梁式转换层异形柱框架结构体系,对厚壁异形柱的截面延性性能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影响厚壁异形柱截面延性和最不利荷载角的因素:在此基础上,通过算例结果的归纳,给出了厚壁异
钢筋混凝土框架钢板剪力墙结构是一种新型的抗震墙结构,通常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内焊接添加钢板组成。初步研究表明,钢板剪力墙具有许多优点,如能提高结构的刚度、承载力、延
土体的沉降计算问题是岩土工程领域中的主要理论课题之一,也是沿海软土地区工程实践中的热点问题之一.但是目前有关土体的沉降计算模型基本是采用理想弹性-刚塑性体或非线性
近年来随着智能材料以及智能传感器的迅速发展,结构健康监测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其中,压电陶瓷材料因为具有正逆压电效应、频响高、成本低、可重复性好、适合实时监测等优
碳纤维材料补强加固混凝土结构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含量高的建筑物补强加固方法,具有耐腐蚀、施工简便快捷、几乎不改变构件原尺寸等特点,有很高的研究、推广价值和巨大的
钢骨混凝土桥梁结构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我国桥梁工程界对此缺乏必要的系统研究,更无相应的设计与施工规范条文,而国际上有关试验研究与分析的文献资料也较少,因而,系统分析
边坡稳定分析方法很多,不同边坡可以采用不同有力学模型和分析方法,不同的分析目的与精度要求也有不同的方法与之相适应。目前,边坡稳定分析及工程治理措施的设计基本上是基于极
土钉支护技术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用于深基坑支护、岩土体边坡加固的新技术,因成本低、工期短、适应性强等优点得到广泛应用,但对其作用机理、工作性能的认识尚不够深入,设计和计
冷轧带肋钢筋是采用强度较低、塑性较好的普通低碳钢或低合金热轧钢筋为母材,经冷轧减径后在其表面形成具有三面或两面月牙形横肋的钢筋。冷轧带肋钢筋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无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