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通过语音实验获得了山西沁水方言的四声调及其两字组连读变调的数据描写,并在此基础上,以优选论为理论框架,对沁水方言的两字组连读变调进行了音系分析。论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山西沁水方言的声母和韵母系统,并对前人对该方言声调的研究做了简要回顾。其次,再利用PRAAT4.0以及COOLEDIT PRO软件对沁水方言的单字调、两字组连读变调的数据进行了实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沁水方言有四个单字调,调值分别如下:通过实验,我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阴平和去声的音系表征几乎相同,不同的是它们的连读变调情况。去声连读基本都变调,而阴平连读基本不变调。下表是两字组连读变调现象:(1)在两字组连读中,如果前后字不重复,后字永远不变,只有前字发生变化。当前字为阴平时,经过连读变调,其前字调值由41变为51,所以可以看做不变调;当前字为阳平时,经过连读变调,其前字由24变为14;当前字为上声时候,其前字由54变为32;当前字为去声时,其前字由41分别变为43,53,54。四个明显的变调情况如下所示:上声+阴平54+41→53+41上声+阳平54+24→32+24上声+去声54+41→32+41去声+阴平41+41→43+41(2)在两字组连读中,如果前后字一样,后字永远不变,前字也基本不发生变化。只有在上声+上声时候发生变化。变化的用下划线标注出来。下面是变调情况:阴平+阴平41+41→51+41阳平+阳平24+24→14+24上声+上声54+54→32+54去声+去声41+41→41+41优选论认为所有语言的表层形式都是两类相互冲突的力量交互作用的结果,这些制约条件具有普遍性和可违反性。表层语言形式最少的违反最高等级的制约条件即为“最优项”。因此,作者在优选论的理论框架下找出了沁水方言中存在的六种制约条件及其排列顺序。沁水方言双音节连读变调的事实可以在以下的层级排列中得到充分的解释:其排列顺序如下:RM-IDENT-IO-T>>OCP>>*CONTOUR>>*LEVEL>>X.X>>IDENT-IO-T沁水方言属于中原官话区的一个分支。到目前为止,所有的关于沁水方言的数据都是通过传统的口耳之法获得的,之前的学者用传统的方式来描述和分析沁水方言,在音系解释方面依旧空白。现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能够通过精密仪器来分析语音现象。与此同时,运用优选论的理论的框架进行分析是当今音系研究的一个大趋势。作者希望本文所采纳的语音实验加音系分析的模式所得到的结果不仅能够丰富今后对沁水方言的研究同时也为之后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