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为北宋哲学家张载的名言,当代哲学家冯友兰将其称作“横渠四句”。“横渠四句”体现了张载的学术旨趣和人生理想,与其学术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以“横渠四句”中的“为生民立命”作为切入点,探讨张载的学说架构和学术思想是如何“为生民立命”的,以及其德性论与“为生民立命”之间的关系。张载的德性论思想以“太虚即气”的天道观和“二重”人性论为本体依据,构建了由天到人、天人合一的德性伦理新路径。张载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气”构成的,“气”的湛一无形状态是“太虚”,“太虚之气”是“气”的本原状态,“气”聚而为万物,“气”散而为“太虚”,宇宙万物实为一“气”。在人性论方面,张载主张“二重”人性学说,将人性区分为“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天地之性”是人生之先禀“天性”而来的人性,“天地之性”纯善无恶;“气质之性”是人生之后禀“气”而有的人性,“气质之性”善恶混杂。在德性修养功夫方面,张载主张“成性”论,即通过一定的德性修养方法对现实“善恶混”的“气质之性”加以调整和改变,使人性逐渐去其恶而归于善,使纯善无恶的“天地之性”得以成就。张载提出了“诚明”、“大心”、“修礼”、“立志与养气”等德性修养路径。“诚明”出自《中庸》,“自明诚,谓之道;自诚明,谓之性”,这是人之修身进德的两条路径,也是张载在成就德性方面的指引。“自明诚”,由穷理而尽性也;“自诚明”,由尽性而穷理也。“大心”是张载成性成德思想重要路径。人心感外物不一,只有大心才有可能超越见闻而拥有德性之知。张载在探索天道人性的同时,自觉体认礼学的社会规范功能,他继承和推崇传统礼学,并从天道观和人性论的本体层面述说了礼义的重要性。在德性养成的道路上,张载主张“立志与养气”的实践功夫,他认为人应当自觉“立志”,这是人为学进德的现实出发点。“立志”就是以“天地之性”为志,人的德性修养目标当以成“天地之性”为指向。同时,“立志”亦需“养气”,即自觉地变化气质。“立志”与“养气”是分不开的。张载的“为生民立命”,实即为“民吾同胞”来“立命”,其立命的关键在于“教”,通过“修道致教”为“民吾同胞”找到安身立命的人格境界和精神依皈。张载从本体论层次和宇宙视野对万物作出终极价值定位,唤醒了世人原本就应具有的宇宙责任感和社会担当意识。其德性论要求人们以超越物我、“与天地参”的精神状态成就个体德性,实现人生抱负,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张载的德性论思想在当今仍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它将为当代社会的物欲泛滥、道德失范和精神家园荒芜提供医治的“药方”,为今天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重塑、生态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构建贡献可资借鉴的传统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