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佛説大乘稻芉經》(以下簡稱《大乘稻芉經》),是解説緣起法則十分透徹的佛教經典;《大乘稻芉經隨聽疏》《大乘稻芉經隨聽疏決》爲《大乘稻芉經》之漢文疏釋,皆是解讀該經内容意旨非常重要的參考資料,但皆無刻本傳世。得益於敦煌文獻的發現和陸續刊布,大量《大乘稻芉經》及其注疏寫卷圖版逐漸爲學者所見。通過對業已刊布的所有敦煌文獻的全面調查,我們共發現《大乘稻芉經》及其注疏漢文寫卷140號。本文主要從以下五個部分對這批寫卷展開研究:第一部分對已定名《大乘稻芉經》及其注疏寫卷逐條加以敘録,較爲詳實地介紹寫卷的完整程度、存文起訖、行款書風、抄寫年代等信息,爲綴合、校録等後續研究打下基礎。第二部分對未定名殘卷進行考定,以圖文結合的方式介紹每號殘卷的外形、字體等信息,再依據存文判定名稱及具體内容。除此之外,本部分還對已定名寫卷中存在的誤定名、不確切定名等情況加以糾正。第三部分通過分析文本和寫本特徵,將25號《大乘稻芉經》及其注疏殘卷綴合爲10組,每組皆附綴合圖以證實結論。這些綴合成果可以爲定名、斷代等相關研究提供更多的線索,有助於進一步明確寫卷的性質。第四部分對敦煌寫卷津藝72號進行辨僞。通過歷史源流考辨、字迹比對分析,指出該卷首題下署的“大唐三藏法師奉詔譯”諸字乃後人僞造,又結合津藝271號、北敦6205號等同名寫卷,對該卷正文及校改部分的真僞進行探討。第五部分對《大乘稻芉經隨聽疏決》進行校録。《大正藏》據伯2328號1(首全尾缺)收入該疏決,存文僅約爲完整的十分之一,且録文多有訛誤,極不利於相關研究。本文利用敦煌寫卷對該疏决重加校録,排比異文,形成一個完整而且文字較爲可靠的定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