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结构优化的政策效率研究

被引量 : 13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政策效率的制度决定论为理论支点,在“制造业结构优化具有政策依存性”与“经济政策实践存在制度约束”两个观点的支撑下,从政策供给的研究视角,以“利益锁定”为核心概念,以中国制造业结构优化的政策效率为核心命题,将制造业结构优化和政府经济政策进而政策制度相联系,在“政策制度——政府行为——制造业结构变迁”这一逻辑思路下,探讨与我国制造业结构优化相关联的政策转型及相应的制度建设问题。论文共六章,第一章导论部分结合制造业发展实践和理论研究的相关进展,提出本文的研究命题,表明研究的意义所在,并对相关理论作出文献评述。论文第二章和第三章属于一般理论分析,分别说明制造业结构优化的政策依存性与政策效率的制度约束。其中,第二章是对制造业结构优化政策需求的分析。本章在对制造业结构优化内涵作出解释的基础上,以不完全市场理论作为出发点,以“结构陷阱”为核心命题,说明结构优化的政策依存性以及相应的政策类型。论文第三章是对政府政策供给行为的分析。本章从对政策效率的概念解析入手,以政策成本作为分析政策效率的中心指标,将逻辑演绎和经验实证方法相结合,在对政策制度的代理性质及其利益锁定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利用部分国家经济发展的实践经验,说明政策制度对政策类型选择和政策成本的影响,阐明政策效率的制度约束。论文第四、五章是对我国制造业结构优化政策效率的经验分析和实证检验。这两章以概括我国制造业结构优化的政策内容和特征作为出发点,先就政策运作本身的效率进行经验分析,然后从全国和区域两方面入手,以制造业结构效益为中心,针对制造业行业结构变迁,对政策作用效果进行实证检验。其中,第四章是对转型期政策运作的经验分析。本章首先概括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结构优化政策的发展趋势与主要特征,然后结合中国转型期经济政策运作的制度背景,说明制度安排对政策效率的影响,最后通过分析现阶段增长型政策所导致的政府收支结构扭曲,产业政策具有的“管理”特征,以及高昂的制度性壁垒与组织成本等情况,从成本角度揭示了现行政策的低效率问题,表明政策转型和制度变迁的必要性。第五章是对增长型政策下制造业行业结构变迁的实证分析。本章将分税制改革以来的制造业结构变迁看作是增长型政策运作的结果,在此前提下,以结构效益为中心,利用统计分析和计量回归等方法,分别从全国和地区两个角度,对制造业行业结构转换及其经济绩效进行实证分析,说明增长型政策的政策效果。论文第六章就政策转型和制度创新作出对策思考。本章先就我国结构优化政策实践效果中存在的问题,说明了政策转型的具体对策,然后结合决策模式的发展趋势和改革取向,探讨了我国政府决策模式变革的相应措施,并针对政策执行中的存在问题,提出了制度创新的具体建议。论文的核心观点是:制度安排构成为政策效率的重要影响因素,我国制造业结构优化要求在经济政策向服务型方向转型的同时,改革相应的政策制度,实现政府决策效率、执行效率和政策效果的共同提高。这一核心观点具体展开为以下方面:(1)市场机制下的分散决策特征与结构优化对资源配置集约化的要求之间,无法自发协调,会造成各类“结构陷阱”,因而需要设计并执行合适的经济政策,发挥其行为规范、创新激励等功能,引导资源优化配置。(2)在给定政策目标的前提下,政策效率可由政策成本的大小加以衡量,取决于政策制度安排。提升政策效率,通过制度建设降低并控制“利益锁定”风险是关键。(3)中国现行经济政策具有增长型特征,其运作效率相对较低,存在政府收支结构扭曲、政府干预和行政管制的色彩非常浓厚、制度性壁垒和组织成本偏高等问题,需要适时向服务型方向转变。(4)现行增长型政策没有显著改善我国制造业结构绩效,需要进行调整。一是就全国来看,以增量调节为主导的增长型政策,在促进中国制造业产出结构增量转换的同时,存量结构调整力度偏弱,对结构绩效的改善作用不理想,需要转变政策目标和政府行为,增强经济政策的服务功能;二是就地区发展来看,区域导向的增长型政策促使我国多数地区制造业产出快速增长,并使行业结构转换在各地区间具有梯度推进的特征,但制造业发展的粗放型倾向颇为明显,区域整体优势在效益提升中的作用也未能有效发挥,因此制造业发展的区域政策也需要实现转型。(5)政府决策中的行政主导特征、决策议题确定不规范、咨询制度不健全、监督体制不完善,以及政策执行中的“利益锁定”现象,是现行政策低效率的制度原因。促进制造业结构优化,需要实现政策转型,将政策作用方向调整到注重科技扶持、制度建设和存量结构调整的轨道上;同时,也需要加强制度建设,通过构建多元协商民主决策模式,改革政府管理体制,解决政府决策和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论文在吸收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转型期中国制造业结构优化的政策效率作出研究,主要的创新表现为:(1)论文以政策效率的制度决定论为理论指导,在“利益锁定风险”和“政策成本”等概念的支撑下,从政策供给的角度,沿着“政策制度——政府行为——制造业结构变迁”的逻辑思路,系统阐明了政策制度对制造业结构优化政策效率的影响。将政策制度、政府行为和制造业结构优化联系起来,通过对政府行为的分析来阐释政策效率,这在制造业结构优化政策分析中尚属首次,实现了研究视角和方法的创新。(2)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系统阐释了政策制度与政策效率之间的相互关系,既深化了交易费用政治学,也避免了现存研究文献过度注重政策结果、忽视政策过程的分析弊端,实现了研究观点的创新。论文通过对政策效率范畴的辨析,先从理论上阐释了政策制度对政策效率的影响,认为政策效率是政策制度的函数,制度缺陷会导致政策成本的上升。然后,结合中国实践,从决策模式和政策执行两个层面,说明我国现行政策的低效率问题存在的制度成因,并就此阐明了制度创新的对策建议。(3)在对制造业结构优化政策作用效果的分析中,实现了分析方法、内容和观点的创新。本文先通过对制造业发展的“结构陷阱”和政策类型的分析,系统阐明了经济政策与制造业发展的相互关系。然后在此基础上,以“结构绩效”为中心,结合我国政策转型的大趋势和制造业发展实践,通过设计变量和模型,说明了我国现行政策的经济效果,并就政策转型提供了对策思考。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船舶工业的快速发展,其对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以及对国民经济整体的影响与推动作用日益显现。依据投入产出原理中的产业波及理论,利用最新的中国投入产出表,将船舶工
早期建设的简易生活垃圾填埋场的防渗措施不足,易发生渗漏,造成填埋场周围地下水的氨氮浓度升高。文章针对华中地区某垃圾填埋场区域氨氮污染地下水,提出抽取处理加异位生物
临空经济是指依托机场设施和资源,通过航空运输行为或航空制造活动,利用机场的产业聚集效应,促使资本、信息、技术、人口等生产要素向机场周边地区集中,在以机场为中心的经济
隐性课程作为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其作用是显性课程无法代替的。隐性课程的构成包括教师自身、教材和教学活动中的隐性课程资源。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教材中
语言输入理论、语言输出理论和语言内在习得大纲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将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应用于阅读教学、口语教学和听力教学中,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输入
<正> 蔡坡墓地位于湖北省襄樊市团山镇蔡坡村北,早年曾进行过多次考古发掘(湖北省博物馆:《襄阳蔡坡战国墓发掘报告》,《江汉考古》1985年第1期;襄阳首届亦工亦农考古训练班:
在磨沟齐家文化墓地共发掘墓葬346座,以竖穴偏室墓居多,也有部分竖穴土坑墓。竖穴土坑墓多为单人葬。竖穴偏室墓以单偏室居多,多为合葬,也有少量单人葬。随葬品多为陶器,还有
2012年4月,《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正式颁布实施,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大。调查表明,虽然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总体实现情况较好,但在产假工资、特殊保护设施、
在中国改革发展的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子女的城市融入状况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19世纪70年代社会排斥概念在法国首次被提出,为社会弱势群体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本文主要探讨超声波CT技术在大桥桩基检测中的应用情况,并评价这一技术在大桥桩基检测中所占据的优势。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ultrasonic CT 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