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中国社会、经济、文化都置身于一场史无前例的历史裂变与转型当中,在中国激荡20余年的后现代主义已然演变成不被质疑的显学。而此思潮发展至今,其影响已然蔓延到了文化艺术界,并由传统电影波及到微电影。一方面,如此复杂多元的中国后现代语境为微电影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文化土壤;另一方面,后现代主义借助于微电影中显现的文化特征表达及诠释自身。这种文化层面的研究,不仅能够更深刻地把握微电影的本质,而且能为微电影的发展谋求新思路。本文把微电影置于后现代语境之下,基于杰姆逊的"后现代"理论,在后现代主义文化的框架中分析微电影中普遍具有的缺乏深度的平面感、消解崇高的狂欢感、怀旧的审美形态、碎片化拼接、大众化倾向等影像特征,力图展现后现代主义是如何将自身的文化因子内置于微电影这种新锐的影视现象之中,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影响微电影生存发展的四大问题:市场和受众的矛盾、解构和建构的悖论、版权和管理、专业化和草根化,并提出解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