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抑郁症是一种损伤患者社会功能的疾病,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到2020年影响人们正常社会生活的第二大疾病。1997年Alexopoulos和Krishnan提出了“血管性抑郁”的概念,来描述与脑血管病相联系的抑郁。血管性抑郁作为抑郁症的一种亚型,在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和治疗转归等方面均有特殊性。但经过多年研究,抑郁症与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HPT)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的关系仍然较模糊,抑郁症患者潜在的内分泌改变仍不清楚。因此,为了明确甲状腺轴,肾上腺轴在抑郁症致病与治疗中的作用,进一步调查研究是必要的。本课题通过检测伴无症状性脑梗塞(asymptomatic cerebral infarction)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甲状腺素和皮质醇水平含量,分析血管性抑郁症的神经内分泌改变。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以2006年3月—2007年1月在兰大二院住院或门诊就诊的抑郁症患者66例为病例组,依照CT检查结果分为:伴无症状性脑梗塞(ACI+)的抑郁症组31例;无脑梗塞(ACI-)的抑郁症组35例,同时以健康体检者35人为正常对照。用免疫荧光法测血清T3、T4、TSH,用放射免疫法测皮质醇。采用HAMD抑郁量表评定抑郁程度。结果:1.抑郁症组治疗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清T3、T4、TSH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抑郁症组皮质醇水平较正常对照组高,差异显著(p<0.05)。2.治疗前伴无症状性脑梗塞(ACI+)的抑郁症组与无脑梗塞(ACI-)的抑郁症组血清T3、T4、TSH、皮质醇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3.盐酸帕罗西汀治疗后ACI(+)组与ACI(-)组血清T3、T4、TSH、皮质醇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4.盐酸帕罗西汀治疗后ACI(+)组血清T3升高(p<0.05),T4及皮质醇降低(p<0.01,p<0.05),TSH无明显变化(p>0.05);5.盐酸帕罗西汀治疗后ACI(-)血清T3升高(p<0.05)、T4及皮质醇降低(p<0.01),TSH无明显变化(p>0.05);6.治疗前及治疗后ACI(+)组较ACI(-)组HAMD评分高(p<0.01),治疗6周时ACI(+)组治愈率低于ACI(-)组;7.两组血清T3、T4、TSH及皮质醇水平与HAMD各因子无相关性;血清甲状腺素与皮质醇水平无相关性。结论:1.伴无症状性脑梗塞抑郁症患者存在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改变,与其他抑郁相比这种改变存在一致性。2.伴无症状性脑梗塞抑郁症患者抑郁程度更重,疗效较差。3.盐酸帕罗西汀在抗抑郁的同时对血清T3、T4、皮质醇水平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