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育领域内,教师专业教学能力的发展伴随着从“师范教育”到“教师教育”的转型而日益为教育界所关注,因为它确实是教育发展的关键所在。中小学教育是我国的基础教育,对未来的人才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现代体育教学步入了知识化、信息化和能力化时期,同时,体育课程名称和目标的变化,也使得中小学体育课发生了质的变化。因此,提升体育教师对课堂教学能力水平的正确认识,加强对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不仅是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的要求,更是实现体育教育改革的要求。文章以浙江省11个地市中随机抽取的温州、金华等5个地市的1500名中小学体育教师作为研究对象,设置了《浙江省中小学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能力调查表》,依据上课时问的先后顺序把课堂教学能力分为课前教学准备能力、课中教学实践能力和课后教学总结反思能力3个二级指标,25个三级指标,从而建立了课堂教学能力指标体系,并对各项指标从重要程度、自身欠缺程度、制约因素和目前发展途径层面,做了详细的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1)课堂教学能力重要程度在教师学历层次方面呈现极其显著差异;在职称方面呈现非常显著差异;在学校类别和年龄方面呈现显著差异,在地区、教龄和性别方面无显著差异。课堂教学能力自身欠缺程度在学校类别、年龄和教龄方面呈现极其显著差异;在教师性别方面呈现非常显著差异;在学历方面呈现显著差异,在地区和职称方面无显著差异。(2)制约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课堂教学能力在学校类别、年龄、学历、职称和教龄五个方面均呈现极其显著差异,在地区和性别方面无显著差异。(3)目前发展途径分析结果表明:课堂教学能力在教龄方面呈现极其显著差异,在学校类别和年龄方面呈现显著差异,在地区、学历、职称和性别方面无显著差异。同时依据分析结果,绘制了课堂教学能力最欠缺情况统计表和浙江省中小学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发展体系结构图,就欠缺原因和能力发展做了粗浅分析。论文选题针对性较强,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写作过程中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从理论、数据和实践等层面探索中小学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所包含的具体内容,为建构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能力指标体系提供数据支持,为解决目前中小学体育教师发展自身课堂教学能力提供理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