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不仅赋予翻译研究全新的视角,也使译者从幕后走到台前,得到了充分的关注。从译者和译入语文化的角度分析文学翻译,摆脱了传统翻译观中对原文绝对忠实的束缚。研究者发现了很多在传统翻译观下被“搁置”了的问题,也发现了此前看似语言问题,实则是文化问题的翻译现象。从译入语文化角度来研究翻译,过去的一些备受争议的问题也因此获得了新的理论阐释。狄更斯是英国文学史上继莎士比亚之后最伟大的作家,也是最早被译介到中国的欧美作家之一。他的小说几乎都有中文译本,至今仍深受读者喜爱。而David Copperfield是作者最喜爱的小说,也就是说,这部作品在作者的创作生涯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越是优秀的文学作品,翻译的难度就越大,因此这部作品在中国的各个时期都有新的译本出现,而人们对这些译本的评论莫衷一是。因此本文选取了四个不同时代的代表译作,来研究译者主体作用在文学翻译中的发挥。本文把译者主体性研究和译本的对比分析相结合。首先概述了译者主体性研究的理论基础、译者主体性的本质特征和内涵及其在文学翻译中的表现。文章接着介绍了原作者狄更斯的生平和生活的时代背景、写作风格、在中国的译介情况以及本文所选作品的情况。然后,从译者的身份背景、对文学和翻译的理解、语言表达能力、翻译目的和翻译策略的选择上对四个译本分别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而后从文化意象的处理角度,对三个现代译本作了详细的横向比较。最后从宏观上整体点评这四个译本,给出了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