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硫酸钾和过氧化氢两种氧化体系催化氧化苯胺的研究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521wub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苯胺是一种重要的原材料,广泛用于军事和农药等领域。伴随着化工行业的发展,每年排入环境中的苯胺含量逐渐增加,因而引发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重。近年来,基于过硫酸盐(PS)的高级氧化技术(AOPs)逐渐受到了人们的关注。然而由于PS本身活性较低且稳定,生成SO4·-的过程较慢,因此通常使用过渡金属活化PS以提高氧化效率。本研究采用γ-MnOOH作为催化剂活化PS,探究在不同反应条件下对苯胺的去除效果与反应机制。结果表明,在pH 10.0,γ-MnOOH为1 g L-1,PS为7.4 mM的条件下,1.1 mM的苯胺在反应360 min后的去除率可达99%,速率常数可达2.38×10-2 min-1。催化剂重复使用10次,γ-MnOOH催化PS对苯胺去除的去除效率仍可达95%。TOC的测试表明,有机物没有被分解而是转换为其它形式有机物。红外表征与飞行质谱表征证明苯胺在水溶液中生成了聚苯胺物质,最大分子量为563,为六个苯胺分子的聚合体。通过自由基掩蔽实验与XPS表征探究了反应机制为非氧化自由基机制。在水溶液中HCO3-可与H2O2相互反应产生HCO4-加快反应,当加入过渡金属离子后可加快有机物的去除。利用Mn2+/HCO3-/H2O2体系去除溶液中的苯胺,实验结果表明,在pH 8.5,HCO3-0.2 M,H2O2 20 mM,Mn2+0.1 mM的条件下,1.1 mM的苯胺在反应120 min后可去除98%,速率常数为8.53×10-2 min-1。液相色谱质谱联用表征分析证明苯胺在反应结束后被氧化为氧化偶氮苯。自由基掩蔽实验与循环伏安法测试探究了反应的机理,溶液中可能生成了Mn=O,与溶液中的·OH,O2·-1O2共同作用将苯胺氧化为氧化偶氮苯。本研究为去除废水中的苯胺以及为修复苯胺污染的地下水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正>2014年以来,六盘水市针对农村贫困问题积极探索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做法,形成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模式。该模式以其改革力度、实践强度、
会议
目的探讨谷慷太林预防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分为预防组和对照组,预防组50例,给予谷慷太林,同时配合食疗补钙;对照组50例,单纯
摘 要:在当前新媒体环境下,我国报纸行业得到极大的发展空间,并且报纸行业已然成为我国当前媒体信息传播链中非常重要的一种产业。不过新媒体环境在给报纸产业带来极大的收益回报的同时,也给其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在传统经济信息化建设的时代背景下,怎样通过有效的手段来进行报纸革新,在市场中站稳脚步已然成为当前每一个传统报纸企业必须得加强重视的问题。本文主要就是在新媒体环境下分析了传统报纸生存的困境和出路,希望能
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必须依据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实践活动和探索的情景。让学生在积极活动中探索学习,了解世界和人生的本质,在积极活动中促进心理的
通过对TSC无功补偿原理的分析与研究,提出一种基于低功耗高性能的STC12C5A60S2和高精度计量芯片ATT7026A的无功补偿控制器的实现方案,给出了电路的组成、功能、软件流程以及
11月3日下午,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学生工作指导委员会主任会议在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广州校区办公楼会议室举行。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李小鲁,副会长余坚,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杜安国,副校长王玫瑰,学生工作指导委员会会员代表出席会议。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工作处处长张少兰主持会议。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杜安国书记为大会致欢迎词,代表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向学指委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向参
摘要:教育目标的不断升级,让教育方法也跟着不断改良。新课程的教育目标下,需要将学生放在教育的主体位置,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小学英语的课堂教学中,应用师生互动的策略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口语习惯,并且可以使小学生的沟通能力得到加强。本文简要分析如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实施师生互动教学。  关键词:师生互动;小学英语;教学  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主要指发生在师生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影响,其活动的主体
<正>在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塑料袋行业自然是不会错过这次难得的发展机遇,为实现企业产业规模的提升,不少塑料薄膜制品与加工企业纷纷在移动互联网构筑了完善的营销
摘 要:电子电工实验教学因课程内容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所以要求中职生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与动手能力。在中职电子电工实验教学中,既要注重基本训练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也要注重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体验与感悟,让学生感受到实验成功带来的乐趣,并鼓励学生积极动手操作。学生不仅需要动手操作,还需要积极去思考、推测结论,学生从实验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利用所学习理论和实践知识分析和逐步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