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走出去”战略、“一带一路”倡议及一系列相关利好政策的推动下,我国企业不断积极开展国际工程承包业务,且发展势头强劲,参与企业数量、营业额持续增长,技术能力、服务质量不断攀升,已逐渐成长为国际工程承包市场中的中坚力量。但是,由于国际工程承包市场复杂多变、动荡性强,企业的长久生存和可持续性发展面临着挑战。再加上全球经济形势下滑、贸易保护主义加剧等宏观因素影响,众多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的发展面临威胁。在此背景下,企业要想长久立足,必须及时感知市场环境变化,并通过高效运用内外部资源快速调整发展战略以应对环境的动态变化。因此,如何提升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的动态能力成为众多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大量相关文献的研究总结,提出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动态能力应分为:市场感知能力、资源整合能力、网络关系能力、学习吸收能力和组织柔性能力五项子能力,并进一步通过各维度内涵的具体化,建立动态能力模型及其指标体系。接着,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进行指标筛选,运用验证性因子分析法对理论模型进行实证检验,验证了假设模型的科学性。该模型可为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动态能力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进一步,根据模型中的指标项设置,问卷调查并分析对于我国国际工程承包商而言,动态能力的重要性以及发展的优劣势。另外,研究了各动态能力指标对不同业务类型、不同营业收入规模、不同发展阶段的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的重要性、绩效性以及发展优劣势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的动态能力发展总体来看仍存在较大的进步空间,且不同业务类型、规模、发展阶段企业的动态能力优势及改进重点存在差异,企业应根据自身发展情况提出适合自己的动态能力提升策略。通过本研究,可为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动态能力的理论研究提供基础,同时帮助各类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在实践中根据不同市场环境及自身发展情况明晰动态能力的提升方向、把握动态能力的重点建设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