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取得了迅速发展和普及,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显示,截至2005年12月底,我国网民数量已达到1.11亿人。网络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式,并成为人们学习、娱乐的重要渠道。高等学校是人才和信息高度密集的地方,大学生首当其冲地成为网络冲浪的主力军,信息革命的冲击波在这里产生的影响更为显著和具有代表性。 网络环境下产生了各种全新的道德意识、道德规范和道德行为,因而极大地丰富了人类道德的内容。然而,网络又是一柄双刃剑,它在不断推动人类道德前行的同时,也让人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道德困境,并且严重地冲击着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带来了许多消极的、负面的影响,直接危害着网络的有序运行和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加强大学生网民的伦理道德教育,对网络社会的积极培育,甚至对整个社会风气和精神风貌都有积极的意义。 任何一种道德品质都包含有一定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种要素,四者之间相互联系彼此促进。道德认知是道德情感产生的基础;道德情感又影响道德认知的倾向;道德意志是道德行为产生的催化剂;道德行为是在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的指导和影响下通过练习或锻炼形成的;同时通过道德行为又可巩固发展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 本论文主要是结合网络所具有的虚拟性、互动性、全球性、自由性、快捷性等特点,从道德的认知领域、情感领域、意志领域、行为领域等四个方面,对网络对当代大学生的道德造成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最后,从政府、学校、社会和大学生自身等方面,探讨了应对网络环境下大学生道德冲突的措施和方法。作者认为,政府需要完善网络法制建设,提高网络管理技术,同时,加强对网络业主和从业人员的管理;学校则需要提高教育工作者的网络素质,通过思想政治课程加强对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阿时,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改进大学生的道德教育的方式;更重要的是在整个社会需要进行正确的引导下,提高大学生的个人控制、自我约束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