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对于水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但水体总量有限,污水的深度处理再生利用是目前能有效缓解水资源短缺的手段。目前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多是采用活性污泥法,其二级出水水质基本平稳,能满足我国城市污水排放标准。但是处理后出水仍然含有难降解的有机物,微生物,磷氮等污染物,对地表水体仍然有一定的危害,并且难以直接进行回用。对城市二级出水的深度处理,目的在于进一步加深常规工艺出水水体中的污染物的处理。磁絮凝是一种强化混凝方式,对比于目前常规的混凝技术具有更好的沉降效率,占地面积小灵活方便,能够通过磁力吸附的方式快速进行固液分离,耐冲击负荷能力强,并且添加的磁种能够通过水洗进行再生利用,具有良好的回收率和再生率,能够用来代替混凝剂在污水的深度处理中。但该技术并不能有效去除水中的溶解性的污染物,因此常需要与其他工艺耦合,联合对污水进行深度处理。(1)本文探究了以高铁酸钾预氧化的方式对磁絮凝出水强化的处理效果。通过改变高铁酸钾的投加量和预氧化时间,以出水的TOC,TP,相对分子量,三维荧光和微量污染物为参考指标,探究高铁酸钾最佳的投加剂量和预氧化时间。实验表明,高铁酸钾能够起到一定的氧化作用。在高铁酸钾的投加量为20mg/L时,预氧化时间为10min时,TOC去除率基本达到稳定为16.21%-18.37%。处理后的总磷由原水的0.59mg/L降低到0.173mg/L,去除率为70.3%。此时对水体中微量污染物NPX,ATL和GFZ的去除率分别为40.4%,37.9%和30.5%,相比于单独磁絮凝的去除效果均有明显提高。并且通过对三维荧光区域强度变化的分析,表明随高铁酸钾的投加,主要发生反应的为出水中微生物代谢产物,腐殖酸和富里酸类物质。(2)本文探究了以碳纳米管为基材分别掺杂磁性和MIL-53(Fe)后,对磁絮凝后出水进行吸附的效果。通过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拟合,以UV254为参考标准,探究两种不同掺杂的MWCNTs的吸附行为特点。实验结果表明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Freundlich模型能更好的拟合两种掺杂MWCNTs的吸附行为,说明两种材料对水中的有机物的吸附表现为化学吸附且是多层吸附作用。并探究对比两种不同掺杂的MWCNTs对COD,TP,三维荧光和微量污染物的吸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掺杂MIL-53(Fe)相较于掺杂磁性,更有利于对COD和TP的去除。并通过对三维荧光进行分区积分法分析,发现MIL-53(Fe)和磁性掺杂对富里酸类物质具有同样良好的吸附作用,而对于腐殖酸类腐殖质和微生物代谢产物以及色氨酸类蛋白质的去除,则是MIL-53(Fe)便显出更好的效果,在250mg/L的投加量下去除率分别达到73.84%,40.11%和4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