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拦吊与拦打是羽毛球中场常用技术。拦吊是把对方击来的平高球在尽量高的击球点上直接伸拍放于来球运行轨迹之后进行拦截式的拦切粘击,使球以斜向下的、较大的飞行弧线曲度,略慢的飞行速度越网接近垂直下降。拦打是把对方击来的平高球在尽量高的击球点上,直接伸拍放于来球运行轨迹之后,进行拦截式的高球下压,使球以斜向下的、较平的飞行弧线曲度快速越网飞行到对方场区。拦吊与拦打的在场上的合理运用,可以更好的改变场上节奏,赢取更多的主动。因此对羽毛球中场拦吊与拦打技术动作进行运动学研究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同时也为教师在教学训练上提供理论参考。本文以右手击球为例,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影像测量法和数理统计法,对羽毛球拦吊与拦打这两种技术进行运动学分析。更好地为羽毛球教学训练及比赛服务。研究结论:通过对羽毛球拦吊与拦打技术进行运动学分析,得出两种技术的运动学参数及特征:1.从整个动作的时间上看,拦吊技术动作时间为为333帧(0.83秒),拦打技术动作时间为289帧(0.72秒)。击球瞬间,拦吊为257帧(0.64秒),拦打为235帧(0.59秒)。这说明拦打技术动作时间比拦吊要短,速度快。但各动作阶段时间比例基本一致。2.拦吊技术动作击球瞬间腕关节的角度为163.20度,击球后0.05秒,腕关节角度为165.85度;拦打技术动作在击球瞬间腕关节角度为153.54度,击球后0.05秒,腕关节角度为159.54度。击球时,腕关节屈曲的幅度不同,会造成球拍接触球时的拍面角度不同,造成球飞行的路线不同。3.在击球瞬间,拦吊技术动作球拍的速度为3.74米/秒,球的速度为4.09米/秒;拦打技术动作球拍的速度为4.00米/秒,球速为6.62米/秒。拦打的球速和球拍速度都大于拦吊。球拍速度直接影响着击球效果。4.拦吊技术动作在击球的瞬间,击球点在身体高点偏后。拦打技术动作在击球的瞬间,击球点在身体最高点偏向前。击球点的位置直接影响击球的效果。5.羽毛球拦吊与拦打技术动作,身体各主要环节的活动顺序为:右踝→右膝→右髋→右肩→右肘→右腕。符合鞭打类技术的原理,通过下肢-躯干-上肢各个关节动量的叠加,最终使击球前获得最大的速度和动量。6.拦吊和拦打技术动作在引拍和迎球挥拍这两个阶段,身体各环节的运动学参数相似,动作结构呈现高度一致性。建议:1.在教学的过程中,教练员在对学生进行拦吊与拦打技术动作练习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下肢爆发力的训练,蹬转获得更向上的起跳高度,进而获得更高击球点。2.在示范讲解拦打与拦吊技术动作中,教练员让学生体会到两者动作的最明显差异就是在击球前手腕的发力的不同,着重讲解。3.教练员在训练当中,应该加强运动员身体协调性的训练,只有各关节配合协调发力,提高速度的传递质量和动作稳定性,让球拍获得最大速度,从而保证击球效果。4.教练员在指导学生技术动作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学生的理论知识的培训,让学生尽可能多的了解技术动作的原理,比如动作阶段、运动时序,击球瞬间的手腕的发力等。让学生根据理论指导实践,更好的掌握技术动作。5.根据拦吊与拦打动作的细微差别,反映两者技术动作的一致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羽毛球其他技术的相似而不同,如后场的高远球、平高球、吊球、杀球,前场的搓球、勾球、推球等。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一举多得。6.教练员在训练学生拦吊与拦打动作一致性时,建议采用多种技术动作相结合的训练,如吊球、杀球在引拍阶段和迎球挥拍阶段重点练习动作的高度一致性。重复训练,相互借鉴,在实际比赛中能够处理好快与慢的交替并灵活运用,并合理安排战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