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视角下对梁漱溟乡村建设运动的分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acks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世纪是古老的中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实现转型的世纪。从清朝中后期,围绕中国如何实现现代化这一主题,一代代中国人提出了改良、革命和建设等多种方案。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民间社会以梁漱溟、晏阳初、王鸿一等人为代表的一批学者,领导了一场由民间社会发起、力图由下而上推动中国变革,以实现国家现代化转型的乡村建设运动。梁漱溟在山东省邹平县领导的乡村建设运动无疑是这场运动的一个代表。梁漱溟以在中国社会复兴传统的儒家文化为己任,试图通过对农村社会传统文化的重新构建,带动农村的现代化,进而从农村出发,推动整个中国的现代化。梁漱溟的现代化方案从文化入手,意图以村学、乡学的方式将传统的农村组织起来,开办了各种适合于不同人群的教学班,传授道德与技术。梁漱溟大刀阔斧地对县政府进行了改造。一方面,新的政府集中了原来过于分散的行政权力,极大地提高了行政效率。另一方面,原政府的行政职能更多地被转移到乡学、村学这类新构建的民间组织中。在基层社会治理上,政府开始由传统的统治者转变为新的协管者。梁漱溟以山东建设研究院为基地,积极向农村引入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现代农村合作组织,发展农村信用金融机构,发展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发展乡村自卫制度等等。这些措施都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社会政治的稳定、经济的发展与百姓的安居乐业。梁漱溟领导乡村建设运动最终失败了。它的方案脱离了二三十年代中国的国情,在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双重矛盾集中的上个世纪上半夜,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首要障碍就是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殖民统治,封建主义对民众的压迫。不试图从根本上对旧制度进行革命,而寄望通过教育来对社会进行改良,这种现代化方案是显然行不通的。
其他文献
在机械加工过程中,误差的产生不可避免,因为会有很多因素影响工件的最终加工质量。如何使工件的加工达到质量要求,如何减少各种因素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就成为加工前必须考虑的
黄麻纤维被誉为“金色纤维”,实现黄麻综合开发利用的关键一环在于开发出合适的脱胶工艺。传统的化学脱胶法存在诸多痼疾,诸如能耗大,污染严重,效率低等。微波由于其独特的加
《管子》观察天地的运行,总结出"天行有常"、"天以时为权"等结论,提出"因时而动"、"务时以寄政"等命题,将因时规律运用于社会治理之中,形成了时治管理观。这一管理理念具有强
<正>王小姐因为工作的关系常常要在外面跑动和接触客户,天热一流汗她就用湿纸巾擦,觉得干净又有香味,有时一天要用掉两三包。谁料到上周末用湿纸巾擦汗后,就觉得脸很痒,还有
<正>尿频尿急是多数人都曾经有过的体验,但是在部分人群中,这种常见症状却成为难以启齿的痛苦。患者整天被尿频尿急困扰,严重影响了工作和休息。比较严重的患者常常还没能赶
期刊
随着中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湖湘城市居民物质与精神需求也随之发生变化。首先是人们早餐观念的转变,人们越来越注重早餐的重要性,对于早餐的需求由吃饱为目的的生存性消费
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服务是学习型社会的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需要。分析了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服务的现状、难点以及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高校图书馆面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化的迅速发展,文化认同问题成为许多学科研究的热点。目前,如何理解、处理“国家一体化”与“民族文化多元化”,即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关系成为
随着绿色公共出行的口号呼声越来越高,大中城市更加注重利用公交来解决城市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交通拥堵问题,不仅可以优化资源更可以保护环境。但是如何提高公交企业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