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发生脑疝的危险因素分析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发生脑疝的危险因素,为预防脑疝的发生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1连续收取我院神经内科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220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有无脑疝发生分为脑疝组和非脑疝组。脑疝组共100例,非脑疝组120例。2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饮酒史、吸烟史、是否合并房颤、高血压、糖尿病;收集所有患者的发病情况包括发病时是否情绪激动、发病时为静息状态还是活动状态、发病至就诊的时间;收集所有患者发病后的资料包括发病时梗死面积大小、是否存在头痛、失语、呕吐、凝视、意识模糊、双侧病理征、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生活自理能力评定(BI指数)以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价患者目前的疾病严重程度。3对所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后,选取两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吸烟、合并房颤、高血压、糖尿病、就诊时间、发病后是否存在凝视、意识模糊、NIHSS评分、mRS评分以及BI指数和GCS评分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2吸烟史、合并房颤、发病后是否存在凝视、意识模糊和GCS评分与大面积脑梗死发生脑疝相关。第二部分大面积脑梗死与脑血管异常关系的研究目的:研究脑血管异常与大面积脑梗死的关系,为临床治疗中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1研究对象与第一部分相同。2所有患者入院后进行CT血管造影检查和CT灌注成像。采用128层4D螺旋CT扫描机(Siemens公司),由专业影像学工作人员选取基底节范围进行扫描,扫描后重建动态图像并采用Perfusion CT软件进行处理。由专业超声人员采用经颅彩色多普勒检测仪检测所有患者的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的血流情况。对患者健侧和患侧的脑血管狭窄及脑灌注情况和颅内外血管血流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 86例(39.1%)患者的患侧大血管正常,其余患者患侧均有不同血管的不同程度的狭窄。2所有患者患侧的脑组织灌注明显异常,脑血流图面积、脑血容量图面积均明显小于健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健侧血管的血流速度、动脉指数和收缩峰速度均明显高于患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既往吸烟史、房颤病史、发病后存在凝视、意识模糊等症状以及GCS评分,与大面积脑梗死形成脑疝有相关性。2患者的脑血管异常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应大面积脑梗死的病情发展及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