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跨文化交际学作为一门独立的边缘学科诞生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美国。通过与人类学、心理学、语言学、社会学等学科的有机结合得以较快发展。八十年代初,跨文化交际学由外语界引入国内。之后,研究活跃,成果频出,对外语教学产生了积极影响。近些年来,国内跨文化研究的重点在转向对文化差异深层原因的动态研究,更加注重研究、分析文化对交际过程的影响因素,其中横亘于交际者间某些难以捕捉的因素,即所谓的深层文化,因为沉积在文化的底层,藏于交际者的潜意识中,时常躲过研究者的注意。深层文化是文化的内核,是区别不同文化的依据,而其核心则是价值观,它指的是社会生活中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等行为的评价系统,决定或影响着人们的其它观念。深层文化隐藏较深,难以把握,致使相关研究较为困难。可喜的是近几年仍有许多学者知难而进,以价值观对交际能力的形成所起的作用为研究重点,对如何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做了许多探索。综合各类资料可以看出,这些研究注重理论介绍、探讨和经验的总结,有具体研究对象的较少。按研究主题设计方案,进行调查,以获取必要数据进行的论证也显不足。在研究、借鉴有关论著和教学经验基础之上,本文就语言和文化、价值观与跨文化交际等关系进行了分析与比较。同时,结合教学实践,进行问卷调查、访谈等,了解大学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价值观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而究其原因,寻其对策,帮助学生减少或克服深层障碍,使其更为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际。根据本文的调查结果,文章详细分析了造成跨文化交际中深层次障碍的原因,即交际双方的基本文化价值观各异。本文还提出了将文化教学融入到英语教学中的一系列对策。由于跨文化交际双方对基本价值观的理解往往悬殊,所以成功进行跨文化交际的第一步便是自我提高文化意识。本文的另一个结论是,文化教学中应对本族文化和对方文化一视同仁。教师要从学生的弱点入手,加强学生理解中国文化中深层次结构问题的能力。此外,教师和教务部门应制定并落实切实可行的文化教学大纲和科目。最后,高校管理层还应改善基础设施,创建接近真实语境的跨文化交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