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资源配置问题历来是制约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瓶颈”,然而,在农村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不足的同时,却存在着现有教育资源使用效率低下的问题。因此,在解决农村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总量不足的同时提高其使用效率尤为重要。本研究所关注的问题是“新机制”实施后西北民族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农村中小学人力、物力、财力等基本资源配置是否充足,其使用效率如何。对于这些问题的关注不仅关系到“普九”成果的巩固、提高,而且直接关系到民族教育的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构建。本论文以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金东海教授承担的教育部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课题“西北民族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就学资助制度研究”为依托,对新疆、宁夏、甘肃两区一省6县教育局及19所具有代表性的农村普通小学、初中、九年制学校进行了抽样调查,以了解西北民族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教育资源配置及其利用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分析成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全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本研究的背景及问题研究的缘起,分析了西北民族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教育资源配置所面临的形势;呈现了新疆、宁夏、甘肃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各项办学指标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界定了研究中所涉及的相关概念;阐述了研究的思路、样本与方法。第二部分,现状描述与原因分析。主要从教育资源的人力、物力、财力三个层面进行现状描述,并对照我国及国际上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发展的相关标准,提出了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教育资源配置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学校规模小、生师比偏低,师资结构不合理、素质低;物力资源配备不足,使用效率低;财力资源投入不足,学校负债问题严重等。并分析了问题产生之原因:计划生育政策使学龄期儿童数量减少,民族宗教、语言障碍造成民族地区儿童辍学时有发生,物力财力投入不足,教师素质水平低和管理观念落后等。第三部分,结论及建议。结合研究,从政策倾斜;科学规划,统筹安排,进一步改善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合理配置现有教育资源;提高现有资源利用率;采取切实措施,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继续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有计划、分步骤解决农村中小学“普九”债务问题;调整学校布局,采取“以寄宿制为主,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办学模式等八个方面提出了实现西北民族地区农村学校义务教育资源有效配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