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的适宜模式及规划对策研究——以攀西地区为例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ww2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截至2005年末,东部沿海地区的城镇化率为55.8%,而西部的城镇化率却不足35%,民族自治地方城镇化率仅为23%。从国内外经济发展史来看,城镇化进程与经济发展一直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经济发展是城镇化的基础,城镇化又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依托,二者相互促进的过程也就是经济发展和社会演进的历史。因此,积极探索西南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的适宜模式及规划对策,进而加速城镇化进程,推动西南民族地区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是摆在西南民族地区面前的重要课题。   论文正是基于以上背景,以民族经济学、城市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制度经济学、产业经济学、人口经济学、农业经济、人口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为基础,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从静动态角度归纳梳理国内外城镇化发展模式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基于区域主体功能,反映一段时期内城镇化动态模式和静态空间模式的城镇化发展模式范式。   而后,对西南民族地区的城镇化发展的历史演进分1949-1978、1979~当前两个阶段,进行了系统分析与评价,得出西南民族地区的城镇化发展的静态——空间模式是非均衡的小城市大农村的“孤岛”模式,动态——内在机制是政府主导的城镇化发展模式,接着,进一步分析了西南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模式的影响因素;自然因素、经济因素、人的因素、政策因素、城镇空间布局。   在此基础上,从战略层面设计出了积极利用外部力量形成的拉动力、市场环境建设形成的内聚力、经济结构调整产生的吸引力、农村内部扩张形成的推动构成的动态城镇化模式,以及基于城镇化发展模式关键因素的以多城市结构模式(中小城市为主)为主的静态空间城镇化模式。然后,基于城市规划学科,从战术层面给出西南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的规划对策,确定了城市规划的着力点和需引导的规划目标、产业发展、城镇结构、相关政策等关键因素。   最后,将时间与空间相结合,共性与个性相结合,在揭示了西南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模式共性,给出相应规划策略的基础上,以攀西地区为例,研究了这一具体实例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及规划对策问题。
其他文献
伴随着中国建筑师王澍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中国新锐建筑师亦对中国本土建筑的去向进行思考,并进行了大量的本土化建筑实践。但表面现象的百花齐放却隐藏着设计方法上黔驴技穷
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节能工作逐步向农村地区展开,农村“自维持住宅”的研究就是为了改善农村居民的居住条件,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降低农村住宅的能耗。  本文以
随着现代设计的发展,更多优秀的设计师意识到本土文化对设计的重要性。中国有五千年古老的文化,形成了以儒学、道学等为哲学基础的审美意识。在中国传统设计与艺术中,强调中和雅
大量的研究成果表明,传统民居聚落及其相关的形态、景观、文化有极高的自然、景观、历史、人文及经济价值。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在经济、旅游开发活动及现代文明的冲击下,某些
本文以重庆市现有“绿色生态住宅小区”作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了绿色建筑设计中窗户设计的相关内容。为实现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的设计目标,本文就窗户设计方面的内容,梳理总结
新农村建设,国家政策,经济发展和假日制度共同推动了乡村旅游的快速成长。蓬勃发展的乡村旅游作为农业与旅游业相互融合所形成的一种新型的旅游发展途径,已在统筹城乡发展,解决“
随着大运河遗址成功申请为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遗址走近了人们的视野,运河遗址的保护规划工作成为各地方政府的关注重点。然而,在部分地区,运河遗址出现在城市中心区或者城市建设
本文探讨了福建青水传统烤烟房建筑。研究方向为认识特点、分析原因及后续的改造应用,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工艺与建构。介绍烤烟房的工艺流程、建构方式和施工建造过程,
从中国传统文化与地域的实际情况出发,保持城市的原有文化特质,体现对城市历史的尊重,是城市居住社区在适应新的城市生活方式的同时找到新的地域认同的重要途径。  “铺境
我国的传统砖木建筑无论从现存数量上,还是历史影响上来讲,在同时期民居建筑中都是无与伦比的。传统砖木建筑构成了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一大特色,有着重要的文物价值、使用价值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