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文性视角下的跨文体写作——韩东诗歌、小说创作研究

来源 :宁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yi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诗人韩东在坚持写诗的同时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小说创作之中,成为一位风格独特又姿态迥异的小说家,诗歌和小说的完美共存使其创作具有鲜明的跨文体写作性质。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主要提出三个观点:首先,韩东的诗歌和小说创作使其成为跨文体写作上重要的践行者;其次,韩东的诗歌和小说在强烈的先锋色彩观照下,在日常生活、表象叙事和语言变异等艺术底色上具有鲜明的互文性关联;第三,时代环境和艺术自身蜕变是韩东由诗人转入跨文体写作的原因。本文的创新点表现在:其一,摆脱文学文体学上对“跨文体写作”这一概念的桎梏,对韩东“跨”诗歌和小说两种文体写作进行整合;其二,本文在“互文性”这一批评视角的观照下,从题材、主题、叙事、语言等角度挖掘贯穿于韩东诗歌和小说中的互文关系;其三,从九十年代后的文学生态环境下把握韩东创作的艺术特质,探讨韩东的文学史地位。  本文分五个层面展开论述:  绪论部分从诗人写小说的现象入手,通过重点梳理学术界已有的研究成果,发现目前的研究中韩东诗歌、小说之间的关系尚未得到深入挖掘,因此本文力图以互文性这一视角打开韩东跨文体写作的文学整体空间。  第一章分析跨文体写作的普遍性,以及诗歌和小说这两个文体反差较大的文学创作会具有更多的研究意义,进而结合韩东的创作指出韩东在跨文体写作上的彻底性与生动性,两栖作家身份在韩东这里得到统一。最后在文本空间的建构和先锋精神的介入对韩东的跨文体写作展开研究。  第二章将“互文性”这一批评方法从文本理论运用到批评实践当中,韩东的诗歌和小说之间的关联在互文性这一视角之下变得更加清晰。本章从题材、主题、意象、形象、语言等角度发掘韩东诗歌和小说共同呈现出日常生活、表象叙事及话语狂欢的特点。  第三章从时代环境和文学自身发展这两个角度,分析了韩东从诗人转向跨文体写作的内外部原因。随着商业文化、消费文化的兴起,文学逐渐边缘化,作家的写作面临更多的压力,同时文学自身也进行了自我调整与蜕变。因此韩东的跨文体写作一方面表现出个人经验进入现实的努力,力图从日常生活的虚无中发现通往文学真实的秘境;另一方面,一味解构的审美向度和欲望叙事的泛滥使韩东的文学陷入了艺术的乌托邦想象之中,这是他的局限性所在。  结语部分概括了韩东的跨文体写作在互文性这一视角下诗歌和小说之间整体性,指出韩东以独特而有深度的理论指导下的跨文体写作成为当代文学史上一个鲜明的存在,他的文学史价值需受重视。
其他文献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人类的精神创造,它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与社会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社会结构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革新都会在语言中有所反映,最明显的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定义了直线型变压器(LTD)初、次级等效回路电感分别与激磁电感的比值系数.在N级模块串联LTD分别连接电容或电感负载时,获得了磁芯磁感应增量及单位体积传输的最大能量与磁芯
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临部》云:“尝谓《说文解字》一书,功不在禹下。”此绝非溢美之辞。许书不仅在文字学领域造诣非凡,而且在文献学、文化学、音韵学、词汇学、语源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