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连续30多年保持平均10%的高速增长势头,特别是世界性的金融危机以来,拉动世界经济走出低谷的强劲动力逐渐向以中国作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靠拢。然而,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的居民消费率却呈现出长期下降的趋势,并已经成为阻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由外需拉动到内需拉动转型的顽疾。在目前中国经济面临一系列结构性失衡问题的背景下,寻求国内消费增长缓慢的原因以及破解之道成为极具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所以,本文以中国人口年龄结构演变为切入点,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分析研究了人口年龄结构演变与居民消费的关系,以期对我国未来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基础和依据。首先,文章对国内外人口年龄结构与居民消费关系的文献进行了梳理,据以作为后续研究的理论和技术支持。接下来阐述了人口年龄结构影响居民消费率的理论基础和作用途径,并结合我国建国以来的实际,总结、概括了我国60多年来人口年龄结构的历史演变过程、特点及发展趋势,同时,运用纵向历史比较法和横向国际比较法,对比分析了当前我国居民消费走低的现状及变化。其次,文章在对相关理论和指标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建立了较为合理的动态面板计量模型,并运用GMM估计方法从全国、东中西地区以及城乡三个方面对中国1998~2011年31个省、市、自治区的人口年龄结构演变与居民消费的演变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对全国的分析表明,少年儿童抚养比的下降显著减少了居民消费率,而老年人口抚养比的上升也使居民消费率显著降低。对东、中、西部地区的分析发现,少年儿童抚养比对东、西部地区均有显著正的影响,比较而言,对西部的影响程度最大,东部次之;老年人口抚养比对东、西部地区均有显著负的影响,比较而言,对东部的影响程度最大,西部次之;两个抚养比对中部地区的影响均不显著。继而分城镇、农村的估计结果和全国基本一致,即少年儿童抚养比对城乡居民消费率均有显著正的影响,但对农村居民的影响程度大于城镇;老年人口抚养比对城乡居民消费率均有显著负的影响,比较而言,对城镇居民消费率的影响程度略大于农村。最后,在理论分析和实证结果的基础上,提出如下对策建议:转变居民消费观念,矫正传统的落后思维模式,引导居民合理消费;鼓励经济较发达且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地区率先放宽计划生育政策;完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贫困救助等社会保障制度,做到老有所养;积极发展居民消费信贷,丰富信贷品种,满足不同年龄阶段人群的消费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