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垦58S衍生的不育系培矮64S的育性感温性研究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dey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光敏核不育水稻农垦58S是“两系法”杂交中的重要种子资源,其特性为长日光照下不育,短日光照下可育。通过研究者们的不懈努力,选育出了多个由农垦58S衍生出的核不育系,如最先广泛应用的两用不育系培矮64S。华中农业大学张启发团队分别在2011年和2016年找到并克隆了农垦58S、培矮64S育性感光基因PMS3和PMS1。但研究发现,培矮64S等农垦58S衍生的籼型不育系的花粉育性主要受温度调控,诱导花粉不育临界温度的高低成为了不育系能否安全制种的关键因素。到目前为止利用农垦58S为基因源还没有选育出比培矮64S不育性更稳定的不育系,杂交制种的安全性都没有温敏核不育系株1S高,有关农垦58S衍生不育系育性感温性的遗传机制也没有研究报道。本研究以农垦58S衍生的培矮64S以及所制备的近等基因系为材料,对其育性变化规律和感温不育基因进行研究,旨在促进对农垦58S衍生的不育系育性感温特性的认识。主要结果如下:1.在自然高温季节,通过对处于花粉母细胞至减数分裂期的培矮64S以及制备的近等基因不育株系进行7天23.5℃冷水处理,培矮64S花粉可染率为6.6%,近等基因不育株系p1花粉可染率高达87.9%,而p5-1、p28-1、p12三个株系花粉可染率为零。研究结果表明:农垦58S衍生的不育系的育性转换确实受到感温基因的影响,不同株系不育临界温度有差异。培矮64S的育性主要受温度调控,通过大群体低温加压筛选,可以选育出不育性比培矮64S更稳定的不育系,从而提高杂交水稻制种安全性。2.以培矮64S与丰源B制备的近等基因系各单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发现有2个位点与不育性关联,分别初定位于7号染色体上的19830361bp-20025000bp之间(长194639bp)和9号染色体上的22453624bp-22902053bp之间(长448429bp)。3.利用QTL定位技术进行感温基因的精细定位,7号染色体的不育基因候选区间为19951787 bp-19960393 bp。日本晴可读框注释数据库上发现该区间仅有2个可读框,即LOC_Os07g33380和LOC_Os07g33390。9号染色体的不育基因候选区间为22613554 bp-22777780 bp之间,该区间内有28个可读框,需要在此区间内增加分子标记和扩大分析群体来进一步缩小区间,最终找到候选基因。4.对7号染色体上的候选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和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显示这两个候选基因的外显子上均发生了碱基替换并导致氨基酸改变。利用TMpred对LOC_Os07g33380和LOC_Os07g33390基因编码的蛋白进行预测,结果显示这两个基因编码的蛋白质都没有跨膜结构域,是胞质内蛋白。用PSIPRED预测这两个基因编码的蛋白二级结构,不育系的二级蛋白结构上有α-螺旋和β折叠的差异,推测蛋白质的构象变化可能导致蛋白功能改变,从而影响花粉的育性。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经济、金融和技术力量的飞速发展,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企业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要想取得持久深远地发展,就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打造核心竞争力,唯有如此,才能在市场中更好的存活。并购作为能在短时间内帮助企业扩张规模、实现产业升级以及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的有效手段之一,在现如今风云变幻的市场中正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并购是否实现协同效应,是衡量企业并购是否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协同效应理论为企业采取外部发
目的:讨论减数第一前磨牙矫治安氏Ⅰ类错(牙合)病例两例,分析矫治方案设计以及临床矫治效果。材料与方法:选取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研究生期间,减数第一前磨牙矫治安氏Ⅰ
在粮库中,老鼠等哺乳动物对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破坏,红外监控作为一种重要监测技术手段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在红外监测的过程中,针对老鼠等运动目标的提取前景的是红外监测的关键所在。本课题将红外热成像技术应用在鼠害运动目标的识别与追踪上,对于粮库中的鼠害防治有着较强的参考价值。本课题运用红外热像仪采集鼠害运动视频图像作为实验的基础数据,紧接着,通过对原始图像进行灰度化处理、噪声滤波处理、数字形态学等一系
通过Friedel-Crafts和Suzuki等反应合成了4种由核心和D-π-A双极性端基组成的3D结构类树枝状化合物,并采用热重分析(TGA)、差热扫描量热分析和循环伏安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结
我国水体氮素污染日益严重,传统的硝化-反硝化脱氮工艺均不同程度的存在动力消耗大、工艺流程复杂、需要额外投加有机碳源和碱度、产泥量大、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处理成本高昂
模块化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将模块化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融合的先进教学理念。它先按照实际工作程序将专业知识体系分解形成相互独立且相互联系的模块,然后将相应模块设计成项目任务,再将模块化的项目任务有序组合进行教学。它是一种在与工作情况一致的学习情境中,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探索问题解决方案,最后对学生多方评价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完成模块化项目任务的学习过程,尤其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