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经过七年多来的发展,目前已经成为中国证券市场上重要的投资机构者之一,随着基金的发展,证券投资基金在金融市场的影响力日益显现,基金的绩效评估也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
本文从不同的角度对基金绩效衡量问题进行了论述,对各种基金绩效衡量的理论方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回顾与总结,从最初的基金业绩的评价只是对收益率的比较,到随后的利用市场条件下投资组合的风险量来对收益率进行调整,然后进行的基金评级。针对不同评价指标,本文比较了各个评估指标的异同。然后,系统地介绍了国外的两个著名的基金评级系统晨星与标准普尔。国内的基金评级方面的文献资料开始于20世纪末期,本篇文章也做了简单的介绍。在此基础上运用基金收益率指标、风险调整指数(夏普指数、特雷诺指数和詹森指数)及分别基于CAPM的Treynor-Mazuy模型和Henriksson-Merton模型等基金经理择时能力和选股能力评价模型这些国外常用的较成熟的方法对我国的证券投资基金业绩进行全面的实证评价,选取的样本为开放式基金。
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基金的收益率高于市场基准组合,经风险调整后,业绩总体好于市场基准组合,没有足够的证据能够说明我国开放式基金有择时能力,但是具有一定的选股能力。在样本期内,许多基金表现出了负向的市场时机把握能力,只有极个别基金表现出了显著的正向市场把握能力。经过风险调整后三个绩效评价指数对开放式基金的排序结果高度相关,收益率指标对基金绩效排序结果与经过风险调整后的三个评价指标相关性也较高,这说明我国证券市场的系统性风险较大,非系统性风险相对较小,特别是在本文选择的样本期内,在整个资本市场一路下滑期间,表现的更为明显。最后,本篇论文在以上的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政策建议和研究的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