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余污泥减量化的解偶联代谢数学模型和好氧—沉淀—缺氧(OSA)工艺的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ap2050za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活性污泥法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污水生物处理技术,但它一直存在一个最大的弊端,就是会产生大量的剩余污泥。在各种污泥减量技术中,投加解偶联剂来降低污泥产量,可能是最有应用前景的,因为它不需要增加额外的处理设施,运行也方便。好氧—沉淀—缺氧(OSA)工艺虽然其污泥减量化的效果可能不及添加化学解偶联剂的作用明显,但可改善污泥的沉降性能,而且也不必对现有的工艺装置进行改造,运行成本较低。本文在考察以前和现有的污泥减量化技术工艺研究的成果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剩余污泥减量化的解偶联代谢数学模型和好氧—沉淀—缺氧(OSA)工艺。 在剩余污泥减量化的解偶联代谢数学模型试验研究中,通过摇瓶试验比较了对氯酚(OCP)、2,4-二氯酚(DCP)、3,3′,4′,5-四氯水杨酰苯胺(TCS)、邻硝基酚(PNP)、2,4-二硝基酚(DNP)的污泥减量化效果,并对效果较好的化学解偶联剂DNP、PNP与TCS进行解偶联剂浓度和污泥浓度试验,对TCS进行完全混合活性污泥分批工艺试验。结果表明,摇瓶试验结果与数学模型不符合,但TCS的分批工艺试验数据与数学模型相符;表观污泥产率(Yobs随初始解偶联剂浓度与初始生物量浓度之比(Cu/Xo)的增大而降低,因此真正施加在生物量上的化学解偶联剂强度应该是Cu/Xo,而不是单纯的初始解偶联剂浓度(Cu)。 在好氧—沉淀—缺氧(OSA)工艺的试验研究中,比较了污泥在缺氧池中不同停留时间(5.5h、7.6h、11.5h)的3种OSA工艺对剩余污泥的减量化效果。结果表明,3种工艺的剩余污泥量分别比传统活性污泥工艺降低22.99%、33.24%和13.80%。和传统活性污泥工艺相比,COD去除率和出水氨氮浓度与对照相当,总氮去除率下降了0.03~8.70%,污泥在缺氧池中停留7.6h、11.5h的OSA工艺总磷去除率升高约19%。除污泥停留11.5h的OSA工艺其污泥SVI值有所升高外,其余均和对照相当,但所有污泥的沉降性能都很好(SVI值均小于100)。综合考虑污泥减量化效果、运行效能和实际可操作性,认为OSA工艺中污泥在缺氧池中停留6~7h较为理想。
其他文献
根据华晟荣煤矿水文地质条件提取评价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关键指标,在工程实践中分析煤层底板突水灾害发生的各方面因素,通过对井田钻探揭露奥灰岩的15个钻孔数据分析确定了隔
中国近代区域法制主要是租界和租借地区域法制。这种法制的变迁与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太平洋战争三大战争有关。它们是中国近代区域法制产生、大变化、终结的节点,从中可以
现行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对高级财务会计学内容体系的更新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在分析高级财务会计学内容体系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新准则下本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以及与之相适应
本文给出了一种平面套筒偶极子共线全向天线阵,天线工作在WLAN频段(2.4GHz~2.485GHz),可用于无线局域网的点对点通信。该偶极子阵列天线包含两个不共面的平面印刷套筒偶极子
地下水中硝酸盐污染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重要环境问题,修复地下水硝酸盐污染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总结了硝酸盐污染的现状、来源及其危害,并对地下水中硝酸盐的处理方法如物
本文在解析项目风险形成的规律基础上,建立了项目主体抗风险能力指标体系。最后通过粗糙集方法对其进行评价,更加全面地揭示了项目风险的形成,为项目主体的风险管理提供参考
目的研究分析整体护理对胃癌化疗患者心理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120例胃癌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
《本草害利》系晚清浙江名医凌奂编撰的一部本草学专著。全书共10余万字,收载常用药物233种。本书的体例,以脏腑分类,先分补泻、凉温,再分主将、次将,每味药物按害、利、修治
如今涂料行业正快速向水性化方向发展,水性聚氨酯木器漆由于具备优良的漆膜性能和绿色环保等特点,成为近年研究的热点。文章重点介绍了水性聚氨酯木器漆的研究现状,并对水性
城市作为人类的主要聚居地,也是区域发展的核心。但是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正对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产生着重大的影响和冲击,造成了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本论文根据城市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