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探讨影响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评估淋巴脉管间隙浸润对IB-IIA期宫颈癌的预后意义和新辅助化疗在狭义的局部晚期宫颈癌中的应用价值。2.寻找可能影响宫颈癌预后的差异基因及相关信号通路,为耐药的宫颈癌患者提供新的治疗策略。方法:1.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对吉林大学第二医院2014年0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IB-IIA期宫颈癌和狭义的局部晚期宫颈癌(IB2和IIA2期)患者进行分析。IB-IIA期宫颈癌患者均行C型根治术和盆腔淋巴结切除术,苏木精-伊红(H&E)染色鉴定淋巴脉管间隙浸润,评价其对IB-IIA期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影响。针对狭义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根据患者是否接受新辅助化疗(紫杉醇联合铂类)进行分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总生存率(OS)和无进展生存率(PFS)。Kaplan-Meier曲线用于计算患者的生存率,采用对数秩检验比较生存率,Cox回归分析评估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2.利用基因芯片筛选出与肿瘤放化疗抵抗性有关的信号通路,对差异变化的基因进行聚类分析。将筛选的目的基因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在相同分期但预后差异的患者中进行验证。将筛选的目的基因利用慢病毒进行敲除,CCK-8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慢病毒转染Hela细胞及联合顺铂对增殖和凋亡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慢病毒转染Hela细胞后P21、Bcl-2、Bax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1.淋巴脉管间隙浸润的发生率与间质浸润深度(P=0.009)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01)。淋巴脉管间隙浸润是影响IB-IIA期宫颈癌患者OS(P=0.009)和PFS(P=0.006)的独立预后因素,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宫颈癌术后OS的独立预后因素(P=0.005)。2.144例狭义的局部晚期宫颈癌中60例(41.7%)接受新辅助化疗,84例未接受新辅助化疗。新辅助化疗组不良反应主要为血液毒性反应,但耐受性良好,未观察到3级以上不良反应。新辅助化疗对两组无进展生存率(P=0.453)和总生存率(P=0.933)无明显影响。3.利用基因芯片最终筛选出与细胞凋亡相关的基因HDAC6,p21(CDKN1A)进行验证,免疫组化结果显示:预后好的宫颈癌患者,HDAC6表达降低,P21表达增高,细胞增殖受抑制;预后差的宫颈癌患者,HDAC6表达增高,P21表达降低,细胞增殖;转染敲减HDAC6慢病毒的Hela细胞显著降低Hela宫颈癌细胞株HDAC6蛋白的表达。相比于对照组,CCK-8检测发现转染敲减HDAC6慢病毒的Hela细胞的增殖明显受到抑制(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表明,转染敲减HDAC6慢病毒的Hela细胞凋亡细胞百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转染敲减HDAC6慢病毒的Hela细胞P21的表达提高,降低了Bcl-2的表达,但增加了Bax的表达。相比于对照慢病毒+顺铂组,转染敲减HDAC6慢病毒联合顺铂对Hela组增殖抑制作用增强,对Hela细胞诱导凋亡率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淋巴脉管间隙浸润发生率与间质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率呈正相关,淋巴脉管间隙浸润是影响IB-IIA期宫颈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2.对于那些能够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及术后序贯治疗的狭义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紫杉醇联合铂类新辅助化疗对她们的预后及淋巴结转移率无明显改善。3.转染敲减HDAC6慢病毒显著降低Hela宫颈癌细胞株HDAC6蛋白的表达,可以抑制癌细胞的生长,诱导癌细胞发生凋亡。转染敲减HDAC6慢病毒与化疗药物具有协同作用,联合使用可以明显抑制Hela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凋亡。这可能与敲减HDAC6后影响p21增殖和凋亡信号通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