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聚落空间形态适应性研究——以西江流域高要地区移民村镇为例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iet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聚落是有生命的,其生、老、病、死遵循一定的规律,其演变也遵循生物适应性的规律。借助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解释之,其核心是聚落对多样的自然环境与不同的社会文化环境等的适应性。这点在移民聚落的空间形态中表现得尤为尽致。移民聚落从产生开始,就不断地适应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环境、不同的社会文化,至今遗存的聚落形态极具研究价值。  高要地区是西江流域重镇,挟两广地理要冲,是历代文明交汇中的重要角色。高要地区“八卦”形态聚落在岭南的发展史上本是意义浓重的一笔,是聚落发展史或当前的聚落形态分类研究中一个未被深入涉及的领域,然而其数量与特点足以引起我们的重视。若以高要地区“八卦”形态聚落为典型案例进行研究,可探求自然、社会、文化、经济环境对聚落产生、演变过程的推动和影响,并可掌握乡土聚落空间形态变迁的动因与规律。  本文通过对高要地区“八卦”形态聚落空间形态适应性的研究,发展与完善聚落空间形态适应性研究的方法体系。研究从发现问题(“同构现象”)开始,沿着“理论方法设定——分析问题——结论推导(聚落适应性)——应用研究(对聚落空间形态更新发展的启示)”的思路进行。  高要地区在岭南历史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西江走廊是岭南历史上重要的移民通道,“八卦”形态聚落是典型的移民聚落。笔者以图解方式理清了高要地区“八卦”形态聚落的分布概况,运用类型学方法,根据高要地区“八卦”形态聚落更新发展的不同现状将其分成四种类型,并且通过案例分析方法对其进行初步研究。又通过比较研究方法,以高要地区“八卦”形态聚落分别与其他“八卦”形态聚落和岭南汉族三大民系的典型聚落作比较,探求其异同点,得出聚落空间形态的共性。  本文从发现“同构现象”开始,从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两个方面探讨了移民聚落的空间形态问题。笔者以叠图、同构、逻辑推导等方法揭示并解读了“八卦”形态聚落与自然和社会文化环境之间的同构现象,发现“八卦”形态聚落的分布与地形地貌、水文环境之间有同构现象,特别是水文环境中的河流方位、历史洪水淹浸区和历史堤防范围等方面。“八卦”形态聚落的分布与防灾、节约用地等原因密切相关。区域防洪方略影响了“八卦”形态聚落的分布和演变传承,聚落自身的防洪方略是聚落趋近“八卦”形态的最重要原因。然后通过比较方法解读了岭南聚落中的三种主要类型——梳式聚落、围垅式组团聚落、自由散点式聚落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各种同构现象。聚落是人类在内忧外患的大自然环境中营造的人工环境,是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应对策略,是保护人类生活的基本空间。“同构现象”是聚落适应自然条件,防止自然灾害,营造最优生存环境的外在表现。  笔者剖析了高要地区移民聚落与社会环境各种巧合的“同构现象”及其深层原因:外防内聚的移民社会策略、强烈的宗族观念、社会的阶级分层等因素造成了移民聚落特殊的空间形态。笔者还通过对岭南梳式、围垅式、围寨等类型移民聚落与社会文化环境之间的“同构现象”研究,从文化环境角度重点解读了与“八卦图式”同构、与理想堪舆风水格局同构和与“天圆地方”观念同构的聚落案例。  我们运用系统还原、逻辑推理与案例分析的方法,初步探讨了移民聚落空间形态适应性理论。移民聚落空间形态受到自然环境适应性、社会环境适应性、文化环境适应性与经济环境适应性的影响。自然环境适应性包括对洪水威胁环境、对山地多耕地少的地理环境、气候的适应性等;社会环境适应性主要是对社会伦理关系的适应性;文化环境适应性包括以儒家伦理道德思想为准则、与道家文化、堪舆文化逐渐趋同、多民系文化融合和多神崇拜等;经济环境适应性包括对以农业为主的产业环境的适应性、小农经济适应性和河运经济适应性等。  本文还从时空维度以比较分析方法纵深研究了移民聚落空间形态适应性规律。在空间维度方面,首先从地域分布差异方面比较岭南三大民系聚落的空间形态;其次从边界界面形态与聚落尺度、密度差异等方面比较移民聚落的空间形态。在时间维度方面,比较了移民聚落形成期、发展期和更新期三个不同发展阶段的空间形态适应性。我们发现:移民聚落形成期的空间形态主要受到“防灾”思想的影响,选择了“最优生存方式”。在移民聚落发展期,聚落空间形态更多地受到人类精神文明与社会生活的影响,呈现出与社会和文化环境趋同的趋势。移民聚落更新期空间形态受到了变动的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得到三个主要结论:移民聚落的“遗传”与“变异”特性是共存并共同作用于聚落空间形态的,其力量的博弈将引起聚落空间形态的发展变迁;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是导致移民聚落“变异”的重要因素;移民聚落不同时期的适应性方略可总结为:初期“自闭”——发展期“顺应”——成熟期“同化”。  移民聚落空间形态适应性研究的方法和成果,对移民聚落的未来发展有启示作用。文章剖析了当代移民聚落空间形态的发展趋势及利弊,对未来移民聚落更新发展的几种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对理想发展模式的物质形态和社会文化形态提出了建议。提出“以变应变”的积极更新策略才是聚落得以延续生命力的关键。  本文对于移民聚落空间形态适应性的研究成果可以提高对聚落发展的认知水平,促进对当代聚落问题的分析理解。研究可为当前众多聚落的更新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以期解决更多的现实问题。
其他文献
大跨度建筑的结构形态既包含了结构的外在表现形式外,还包含了其内在的形式秩序及力学逻辑,并由此衍生出静态的“构成”以及动态的“生成”两种概念。本文将围绕着城市、空间和
21世纪,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乡村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乡村居民的经济收入和思想观念也有了很大提高。越来越多的乡村人口流向城市务工,带动着乡村居民的物质生活及精
清末民初正是中国近代化的过程,是中国第一次全面开放、逐渐融入西方主导的资本主义市场体系的过程,与当今席卷全世界的经济全球化过程有着某种程度上相似性。比如:中国近代化的
本论文拟以实际工程方案设计实践总结形式展开,重点以参与西安高新区的城市建筑综合体“哈佛时代项目”建筑方案设计全过程为平台,以整个项目方案设计前期调研、方案设计初期构
学位
随着城市经济发展以及一系列加快城市发展政策的实施,我国多数城市的空间形态急剧变化,主要体现在城市外部空间的扩展及内部结构的演化。城市空间扩展实质是城市在内外动力作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商业建筑与步行商业街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由于城市密度的上升,传统的线性的商业街道不再能够满足提供足够商业面积的需要,这使得街道向纵深发展,增加沿
在我国,虽然大部分人都认可“周末的主要意义在于休闲娱乐”,但同时对周末生活表现出“不好不坏、平平淡淡”的感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逐渐从单一的观光形式走向
本文从中国城市的现实问题出发:在城市建设的大潮中,我们发现一方面道路改造工程与巨大尺度的建设项目不断吞噬着老街巷及其充满活力的街道生活,另一方面在新城区中,街道形态被
人口的迅速增长带来了城市的扩张以及城市规模的扩大,而整个城市在扩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国际化的发展路线导致了诸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