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和田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在近些年受到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实施的影响而快速提高。与此同时,伴随人口数量逐年增加的影响,并对现有的自然资源过量开发与加速损耗,加之使用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使得和田地区生态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诸如自然资源锐减、环境污染加重、生态质量变差等生态问题,这些生态环境问题在和田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日渐凸显。因此探讨和田地区因土地利用方式改变而导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发生的变化,分析和田地区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是否协调的问题,考虑和田地区经济发展的现有基础条件下,同时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本底线上,研究和田地区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等基本问题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利用和田地区的各类土地利用统计数据,对和田地区土地利用数量变化及其动态度进行分析;根据谢高地等人建立的当量法,评估出和田地区各类土地利用类型所能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并对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趋向及其价值系数敏感度进行分析与探讨;将生态与经济两个系统作为准则层,构建符合和田地区生态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廖建斌等人提出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模型,结合协调度指标体系的测量分析方法、数学方法和有关的统计分析等展开运算,评估和田地区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两者间的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并对其协调发展关系进行分析与讨论;根据吴建寨等人提出的生态与经济协调指数模型,结合计算出的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与经济发展水平指标数据,评估和田地区生态与经济协调指数,并对其协调关系进行分析与讨论。本文研究成果如下:(1)和田地区在这16年期间,由于经济发展需求而大力发展农果业经济,从而改变土地利用的方式,使得园地与耕地面积都是呈现逐年增加趋向,这些增加的面积中有不少都是占用了水源地附近的土地以及部分可以使用的未利用地,使得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数量变化较为明显。其中园地是增加幅度最大的一类土地利用类型,其动态度达到9.17%,即园地面积从2000年的的1.79×104 hm2增加至2015的4.26×104 hm2,增加了137.51%。(2)由于园地与耕地面积都在逐年增加,使得这部分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大幅增加,同时和田地区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每年都在上涨且增幅较大,由2000年412.943×108元增长到2015的1193.242×108元,增长了189%。其中园地提供的生态服务价值虽然在历年价值比例中占比最小的一项仅为0.3%左右,但是占比却是呈现逐年增加趋势,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由2000年1.317×108元增加至2015的8.875×108元,增长了573.88%。(3)因为经济增长需求而随意开垦土地使得原有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导致在经济增长的同时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逐渐变差,协调度从2000年的0.999降到2015的0.396,由协调发展类变为轻度失调衰败类;而协调发展度从2000年的0.094降到2015的0.043,由极度失调衰退类环境滞后型变为濒临失调衰退类经济滞后型;而生态协调指数从0.508降到0.273,从中度协调关系演变成低度协调关系。通过对这三方面的协调关系比较,发现和田地区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关系都呈现出逐年衰退的趋势,两者间协调关系变差。本文根据和田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并在生态环境的保护基本底线上对和田地区经济发展提出合理对策与建议,对和田地区的生态建设制定合理计划,拟订科学的生态规划,为和田地区稳定健康的协调发展提供理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