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情中的“体制归因”现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va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舆情中的“体制归因”现象是指各类层出不穷的社会议题在网络舆论场经过喧嚣、激辩、传播之后,以激发网民负面情绪为心理基础,以反精英、反体制、反智识为主要话语导向,以情感动员为动员方式,辅以归谬、造谣、联想、影射等传播手段,诱导网民群体将社会公共问题、个人不如意遭遇、媒体反面典型全部归罪于“国家体制”的现象。这种现象会在社会上形成一种简单的、线性的、浅表化和片面化的思维方式和归因逻辑。网民作为网络舆情参与的主体,是网络舆情的主要生成力量和影响对象,我国网民总数已经位居世界第一,互联网普及率也已超过世界平均水平,舆情事件中“体制归因”现象的集体性盛行必然动摇和瓦解民众制度自信的树立和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建立。本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下,就当前的网络舆情中的“体制归因”现象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从近年来具体的网络舆情案例出发,通过实证分析归纳网络舆情中的“体制归因”现象的演化逻辑,并探究其背后的原因。从而探讨网络舆情中的“体制归因”现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和应对策略,积极引导大学生群体规避网络舆情中“体制归因”现象负面效应,这有助于大学生群体树立正确的社会核心价值观和增强“四个自信”。
其他文献
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这是党代会报告首次涉及企业家的相关论述,既是对改革开放四十年企业家对经济发展重要作用的肯定,也指明了当前的经济建设需要培育企业家激发企业家精神,以更好的发挥他们的作用。但我国学术界中企业家人才政策的相关研究十分缺乏,大部分停留在定性的比较研究和建议,少有关于企业家人才政策效果和创新激励的定量研究,更遑论探讨政策如何激发企业
“北邙山”在诗歌中出现自东汉梁鸿《五噫歌》始。北邙山最初只是洛阳北一观览胜地。汉末魏晋时期,北邙山因其绝佳的风水而成为帝王将相的陵墓聚集区。“北邙山”在诗歌作品中的含义逐渐由实际地理含义引申为墓葬之所,进而成为死亡的代名词。隋唐以后,“北邙山”因其蕴含的生死主题,逐渐在文学作品中固化。论文主体部分分为四章。第一章考察北邙山的名称、北邙山的文化内涵以及唐前诗歌中北邙山的含义演变。第二章分别对初、盛、
有研究表明,阅读是一种社会性的经验,儿童一般获得更多的理解和乐趣,都是基于有他人的陪伴互动,而父母的参与是孩子阅读能力提高的重要因素。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站,亲子阅读作为家庭教育的重要形式,是孩子一生学习的起点。鉴于此,研究家庭的亲子阅读是非常有价值的。在国内,目前的亲子阅读研究多关注于幼儿早期阶段,小学阶段的研究关注度相较之下显得薄弱。因此,本研究试图采用文献法、问卷法和访谈法对小学阶段的亲子阅
学习投入是衡量初中生学习状态的重要指标,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心理资源的高度卷入。课堂公平感是学生在课堂情境中对教育过程或结果体验到的公正感受。由于初中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快速发展的阶段,在课堂上体验到的公平感会影响其认知、情绪和行为等方面。除传统的智力因素是学生学习投入的影响因素之外,还存在着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本研究从质性和量化研究两个角度考察初中生课堂公平感和学习投入之间的关系,并探讨情绪智力在初中
语言是人类心理状态的外在表现形式,人类不仅使用语言来进行交际,同时也借助语言让文明的成果得以保存和传承。汉语作为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其对于人类文明之传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汉语成语作为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几乎是贯穿了整个中华文明的发展史,因而其中蕴藏着丰富的中华文化内涵。“山”作为我国最为常见的一种自然存在物,不论是作为栖息场所或者是生产资料的来源地,自古以来就与我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逐步提高了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社会对中职生的关注度也随之增加。不少企业对中职毕业生的要求已不再只是技能的掌握,同时也开始关注学生的心理素质和人际交往能力。而现阶段的中职生正处于青春期,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开放与封闭的矛盾,一方面期望得到周遭的理解,希望他人同自己敞开心扉,但由于自尊心作祟,导致自身内心想法不愿被他人所知晓,于是出现了在人际交往中不愿与人主动交流、回避与人沟通的现象。
本文探讨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国外汉语师范专业学生汉语语音课堂教学。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语言学习者掌握语言知识和获得言语技能的基础,尤其是对海外汉语师范专业的学生而言,良好的语音面貌是合格汉语教师的基本职业要求。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初级阶段的汉语语音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诞生于美国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个体身上相对独立存在着与特定的认知范畴或知识领域相联系的八种智力,构成个体的多元智
因为诸多原因,学术文本的英汉翻译常给译者们带来巨大挑战,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学术文本抽象、科学、晦涩的语言风格。而学术文本中对代词大量使用的热衷,正是使得学术语言表现出上述风格的原因之一。因此,在翻译过程中,为使学术文本的语言清晰化,其中关键的一步就是将其中使用的代词进行明晰化处理。国内的学者对此做过不少研究,大体一致认同了英译汉过程中代词明晰的必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如重复、替换、改写等。但是,
双音节重叠式副词是对外汉语虚词教学的重点,更是留学生学习的难点。本文在前人对双音节重叠式副词的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23个双音节重叠式副词为研究对象,结合语料库,对双音节重叠式副词的用法和1338条偏误语料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分析,旨在发现汉语学习者使用双音节重叠式副词时常出现的偏误类型,分析偏误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本文首先确定了双音节重叠式副词的定义及范围,从内在结构角度和意义角度对双音节重叠式
21世纪以来,在新媒体时代下科学技术快速发展,日新月异的变化让影视宣传方式越来越多样,但海报作为被大众所广泛接受的传播方式,始终是影视剧宣传方使用最为频繁的宣传方式。目前,电影院、网络剧的观看、消费人群年龄段主要集中在80后、90后以及00后,在传统一本正经的平面宣传海报不足以满足青少年的感官需求后,Q版形象为主体设计的影视宣传海报以简单诙谐的造型和鲜艳活泼的色彩搭配形式,能够带给受众愉悦的视觉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