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生物学标志物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oprorein-assoeiated phosphohpase A2,Lp-PLA2)、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 reaction protein,hs-CRP)及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 terminal pro B 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与冠状动脉斑块易损性之间的关系及对斑块易损性的预测诊断价值,以期为临床工作中筛选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高风险人群,提供新的临床证据。方法1选择2018年1月-2019年6月在唐山市工人医院心内一科住院的拟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的患者,符合入选标准的139例患者作为本研究的对象。依据CAG结果将139例患者划分为冠心病组(104例),对照组(35例)。2依据VH-IVUS结果将104例冠心病组患者分为不稳定性斑块组(57例)和稳定性斑块组(47例)。3所有入选患者均行Lp-PLA2、hs-CRP及NT-proBNP等生物学标志物检测。4分析生物学标志物Lp-PLA2、hs-CRP及NT-proBNP与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关联性。结果1将不稳定性斑块组、稳定性斑块组及对照组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进行比较三组中年龄、性别、BMI指数、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比例、合并吸烟、饮酒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将不稳定性斑块组、稳定性斑块组及对照组患者的一般生化指标进行比较,不稳定性斑块组患者的TC、TG、LDL-C等一般生化指标高于稳定性斑块组及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三组患者的生物学标志物中Lp-PLA2、hs-CRP及NT-proBNP,不稳定性斑块组及稳定性斑块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不稳定性斑块组明显高于稳定性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不稳定性斑块组病变处从斑块面积、斑块负荷、管腔面积、外弹力膜面积均高于稳定斑块组,不稳定斑块组的血管重塑指数、坏死核心面积及纤维脂肪组织面积百分比均高于稳定性斑块组,而钙化组织面积及纤维组织面积百分比均低于稳定性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 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在消除年龄、性别、BMI指数、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高血压等指标的影响后,Lp-PLA2的OR值为1.026,hs-CRP的OR值为2.083及NT-proBNP的OR值为1.006均大于1,说明Lp-PLA2、hs-CRP及NT-proBNP为冠心病不稳定斑块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 ROC曲线下面积显示Lp-PLA2、hs-CRP及NT-proBNP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7,0.734和0.717均大于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当ROC曲线下面积在0.7-0.9时说明是具有一定准确性的,即Lp-PLA2、hs-CRP及NT-proBNP对易损斑块均有预测诊断价值。结论1冠心病患者的hs-CRP、LP-PLA2及NT-proBNP明显升高,说明hs-CRP、LP-PLA2及NT-proBNP与冠心病具有明显的相关性。2 Lp-PLA2、hs-CRP及NT-proBNP与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不稳定性具有相关性。3 Lp-PLA2、hs-CRP及NT-proBNP为冠心病不稳定斑块的危险因素,对易损斑块的预测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图1幅;表5个;参13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