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根据检测出的抗CCP抗体及RF滴度水平的高低,来研究其与RA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探讨RA证候特征及规律,为中医证型客观化提供参考标准和研究价值,也为增强中医治疗的针对性,提高临床疗效及预测RA预后提供依据。 方法:本研究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选取来自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风湿骨病科符合诊断标准的300例R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中医四诊信息、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数据,所收集的研究对象根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辨证分型,同时对RA中医证型与抗CCP抗体、RF相关性行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在证型构成上,湿热痹阻证所占比例最大,为31.3%,其次是寒湿痹阻证,为26.7%,两者共占所收集病例的58%。年龄在各证型中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在各证型中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风湿痹阻证病程最短,肝肾不足证病程最长。ESR、CRP在各证型中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SR、CRP数值较高的是湿热痹阻证、寒湿痹阻证。RF在各证型中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F数值较高的是寒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抗CCP抗体在各证型中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CCP抗体数值较高的是湿热痹阻证、寒湿痹阻证;不同中医证型组RA患者在抗CCP抗体高滴度构成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721(P<0.05);多分类Logistic回归示:以肝肾不足证作参照,其他六型与抗CCP抗体都具有相关性。 结论:湿热痹阻证患者数量最多,是最常见的RA中医证型;虚证的患者病程都较长;炎性指标ESR、CRP、RF数值可反映RA病情的严重程度;抗CCP抗体不仅能反映RA病情的严重情况,也可能成为中医辨证分型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