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在航空事故中,发生率较高的多为客舱火灾,在发生客舱火灾后,飞机一般要紧急迫降,随后进行疏散逃生,紧急疏散的效率对人员的二次存活率至关重要。当前对飞机客舱紧急疏散逃生过程进行研究的方向主要有:全尺寸紧急逃生试验,计算机仿真模拟和事后调查,这些方法多为从飞机设计或者机组资源管理的角度来研究飞机的紧急撤离,却没有关注到机上最关键部分,紧急撤离的主要执行者一乘客。在紧急撤离时,乘客个体的逃生决策是一种典型的风险性决策,个体的决策会直接影响到最后逃生结果。决策写的一的双加工理论(dual process theory)认为直觉加工速度快,容量大,无法被意识到,分析加工速度慢,容量小,但能被思维意识到。已有的研究对于分析加工还是直觉加工哪个更利于提高决策质量意见并不统一,具体适用性还要考虑决策情境,决策任务的难度也会影响个体的决策,以往的研究对飞机乘客逃生决策的研究相对较少,同时以往的决策研究任务难度分解不够合理。目的:本研究旨在飞机客舱紧急疏散这样一个应激环境中,在不同任务难度和判断依据下考察直觉、分析两种加工方式对民航乘客逃生决策任务表现的影响。方法:研究一通过开放式问卷让被试选出在飞机客舱紧急疏散逃生使用的逃生方式,进行统计筛选并查阅飞行安全手册和咨询航空安全专家,确定了飞机乘客常用的三种合理逃生方式,以此作为研究二的逃生任务选项。研究二以逃生决策绩效为因变量,直接呈现三种逃生方式作为简单飞机客舱逃生任务,并对决策判断依据复杂度进行了分级,使用指导语和时间控制来操纵被试的直觉和分析加工,并通过唤醒负性情绪来确保决策的真实性。首先要求被试想象自己身处飞机客舱火灾现场,并且播放情绪唤醒音频,随后进行逃生方式的选择。结果发现,无论是在简单判断依据下,还是在复杂判断依据下,直觉加工和分析加工之间的决策效果无明显差异。研究三针对前人研究的任务难度仅是用判断依据难度来概括的不合理,结合无意识思维理论(unconscious thought theory,UTT),将任务难度合理分解。通过开放式问卷让被试写出与研究一得出的三种逃生方式相关的逃生词汇,进行统计筛选,并通过航空安全专家和汉字专家的评分,最后得出十八个逃生词汇作为研究四的逃生任务选项。研究四在研究二的基础上把直接呈现逃生方式变为呈现相关联的逃生词汇,将飞机客舱逃生任务变为复杂。考察了在复杂飞机客舱逃生任务下,判断依据和加工方式对乘客逃生决策绩效的影响。研究四的材料、流程等和研究二基本相同。结果发现,判断依据为简单的情况下,直觉加工和分析加工之前的决策效果无显著差异;判断依据为复杂的情况下,直觉加工的决策效果显著好于直觉加工。结论:(1)在飞机客舱紧急疏散逃生情境中,直觉加工和分析加工均能做出较为正确的逃生方式选择。(2)在简单逃生任务下,无论判断依据是简单还是复杂,直觉加工和分析加工之间决策绩效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3)在复杂逃生任务下,在简单判断依据下,直觉加工和分析加工的决策效果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而在复杂判断依据下,直觉加工显著的优于分析加工。意义:本研究首次对民航乘客的逃生决策心理进行了研究,在飞机客舱紧急撤离这一应急情境下考察了直觉加工和分析加工的作用。拓展了双加工理论和无意识思维理论的适用范围,对航空公司的客舱紧急疏散程序的改进也能起到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