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6年10月1日起实行《铁路线路修理规则》后,半径小于300m的曲线地段不宜铺设混凝土枕的这一规定被取消。小半径曲线线路铺设混凝土枕得到扩大。虽然,通过对小半径曲线混凝土枕扣件进行改造后可以满足曲线轨距加宽要求,但是,仍然存在混凝土枕在小半径曲线使用后出现的特殊病害:挡肩挤坏从而无法保持轨距,承轨槽的压溃、磨损导致的钢轨小反,轨距保持不良,维修的工作量大等问题,严重影响轨道的框架强度及使用年限。因此,针对目前我国在小半径曲线使用的混凝土枕,要么是直接使用普通线路轨枕,导致的结果是曲线维修工作量大、使用寿命短、有的地段又不得不换回木枕;要么使用改造后的试验小半径轨枕,但也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没有得到推广。本文通过对小半径曲线普通混凝土枕现状进行分析,并对既有混凝土轨枕、扣件在小半径曲线上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进行探讨,进行综合分析后,针对小半径轨距加宽、加宽逐渐递变及钢轨侧磨后的改轨距作业特点,结合轨枕、扣件结构进行组合优化设计并进行检算。并在衡阳工务段衡北编组场峰下溜1、溜3正式进行小半径轨枕及扣件试铺、试装,针对试铺效果进行分析总结。通过试验铺设和效果观测,基本达到了研制目标和效果,现场的轨道框架强度得到加强、轨道的几何尺寸保持期长、基本克服了普通混凝土轨枕的病害、为工务段日常的小半径曲线养护维修提供了参照和依据,工作量得到了减少,劳动效率得到了提高,维修成本进一步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