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单核细胞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的发生和进展过程中扮演关键角色,血液中单核细胞黏附于活化的血管内皮细胞,经内皮间隙浸润至内膜下分化为巨噬细胞,巨噬细胞吞噬内膜下脂质形成泡沫细胞和脂质斑块,激活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反应,继而表达一系列炎症因子与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导致粥样斑块的不稳定性和血管再狭窄。研究表明CHD进展伴随着外周血经典单核细胞向CD16+单核细胞亚群的转变,而中间型单核细胞(CD14++CD16+)增多与CHD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分析CD16+单核细胞对接受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CHD患者术后预后的预测价值,为术前评估预后危险分层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于我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接受OPCABG的CH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访2年,以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作为随访观察的终点;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不同亚群占比:经典型单核细胞(CD14++CD16-)、中间型单核细胞(CD14++CD16+)与非经典型单核细胞(CD14+CD16++);将中间型和非经典型定义为CD16+单核细胞;利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CD16+单核细胞与术后MACE的相关关系,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CD16+单核细胞对CHD患者术后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1)入选168例患者中最终符合本研究并完成2年随访过程155例,其中术后发生MACE的患者24例;与未发生MACE患者相比,MACE组年龄较大(P<0.001),糖尿病史较多(P<0.05),术前LVEF较低(P<0.001),而CRP值及CD16+单核细胞占比较高(P<0.001),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与ICU停留时间均较长(P<0.001);(2)高CD16+单核细胞组患者术前CRP(P<0.001)、术后ICU停留时间(P<0.05)及MACE发生率(P<0.001)均高于中、低CD16+单核细胞组;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高CD16+单核细胞组术后MACE发生率(33.3%)明显高于中(9.4%)、低CD16+单核细胞组(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 Rank=21.960,P<0.001);(3)通过单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影响CHD患者术后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年龄、CRP、LVEF、呼吸机辅助时间、ICU停留时间和CD16+单核细胞占比与术后MACE发生相关(P<0.05);经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对性别、BMI、吸烟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家族史、CRP等传统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进行校正,分析结果显示CD16+单核细胞是CHD患者OPCABG术后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HR=1.071,95%CI:1.0401.104,P<0.001);(4)通过ROC曲线评估,CD16+单核细胞预测术后MACE的曲线下面积为0.786(95%CI:0.6870.884,P<0.001),最佳截断值41.9%,灵敏度70.8%,特异度78.6%;CD16+单核细胞预测术后MACE的ROC曲线下面积仅次于ICU停留时间(AUC=0.899,95%CI:0.8410.958,P<0.001),高于呼吸机辅助时间(AUC=0.753,95%CI:0.6400.865,P<0.001)等指标。结论CD16+单核细胞占比具有预测CHD患者OPCABG术后MACE的价值。